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重生之洛蘅传

第六章 日常

重生之洛蘅传 步非花 2081 2024-05-28 14:36

  请安来的这么早,早膳自然是陪着太妃一起用的。

   太妃看她大病初愈,特地吩咐厨下做了燕窝粥来。也不让她服侍。有她陪着,太妃早膳都比往常多吃了个桂花金卷糕。

   用过早膳,洛蘅就跟着新来的傅姑姑读书去了。

   这位傅姑姑是太妃亲自挑选的。举止端庄,面容和蔼,看着很是可亲的模样。

   上一世洛蘅病好之后也是跟着她读书的,只不过这一世两人相见的时间提前了。洛蘅以前就很喜欢这位姑姑,这会看着,自然更加亲切。

   永寿宫正殿的厅堂里,太妃正在挑选修剪着宫女们早晨自花园里采集来的鲜花,准备插瓶。

   莹润光洁的汝瓷天青柳叶瓶中,高低错落地插着木芙蓉和玉簪花,又有零星挂花点缀其中,掩映成趣,花香扑鼻。

   洛太妃左右观赏半刻,又习惯性地问旁边宫人道:“如何?”

   大家看着都说好看。

   太妃淡淡地笑了笑,“罢了,你们总是这么说。”

   这话一时无人能接。

   钟嬷嬷在太妃身边自不比旁人,笑着道:“您这就是为难奴婢们了。奴婢们都是俗人,平日里瞧着这些花啊,朵啊的,只觉得好看。这经您的巧手一装点,自然觉得更好看了。您这要是问怎么个好看,奴婢们哪说的上来。”

   太妃听了笑着道:“这倒怪起我来了。”说着吩咐从秋把花瓶摆到架子上去。

   钟嬷嬷边支使着宫女们收拾桌子上的残枝残叶,还有剪刀等工具,边道:“这老奴可不敢。奴婢的意思是,这品鉴的活啊,您该交给县主才是。上次您吩咐我去灵犀殿送东西,那厅堂的架子上摆了一瓶花,哎哟,插的好看极了。我一问,才知道那是县主的杰作。这可真是得了您的真传了。”

   “我不过是略指点过几次罢了,是那孩子自己有灵性。”太妃笑着道。

   钟嬷嬷看主子心情不错,接着凑趣道:“这可巧,刚县主派人来说中午过来用膳呢。”

   太妃一下子抬头看向钟嬷嬷道:“何时说的?你怎么没早跟我说。去厨房吩咐一声,午膳加个奶汁鱼片,荷叶鸡,点心换成栗子糕。”

   钟嬷嬷笑着走近道:“瞧您急的,奴婢早就跟厨房打过招呼了。就在您插花的时候有小宫女过来传话的。奴婢就想着不打搅您,先吩咐下去好了。”

   说完给太妃换了杯茶。太妃笑着点了点头,“你做事,我一向是放心的。”

   心里也是有些好奇阿蘅怎么会想着跟她一起用午膳的。

   以往的时候,她们每天最多一起用用早膳。其余时候,都是各用各的。她年纪大了,吃的清淡,荤腥不多。而且她素来没有用饭时让晚辈在一旁布菜伺候的规矩。

   钟嬷嬷倒是没想这么多,看到县主能这么亲近太妃,她高兴都来不及。

   在她看来,太妃只是瞧着严肃,内里则是不大爱约束人的性子,只要把这个摸透了,太妃实在是再好相处不过的人。

   太妃平日里虽则不大爱说话,可是却也不拘着身边的人。边上伺候的几个大宫女,都是爱说笑的活泛性子。

   其实太妃也是乐意身边热热闹闹的。

   这不,令春看着太妃,钟嬷嬷都兴致不错的样子,也插嘴道:“太妃,嬷嬷,要我说啊,咱们县主真是越来越好看了。早晨县主过来请安的时候,刚一踏进屋子,真真是面若朝霞,奴婢觉着,把这屋里都照的亮堂了几分。”

   从秋也附和道:“令春姐姐说的是。以往已是觉得县主有十分的美貌,今日一见,真是惊为天人。”

   太妃这下子倒是笑开了,对着钟嬷嬷道:“你听听,这两个丫头啊,真是一个比一个嘴甜,正主不在呢,说给你们县主听去。”

   钟嬷嬷也笑,“她俩倒也没说假话,县主长的委实出挑,老奴还没见过这么标志的姑娘呢。”

   太妃笑笑,“当年初见她的时候,还是个孩子呢,虽然能看出来是个美人坯子,可惜瘦的跟个豆芽菜似的,看着就让人心疼。实在想不到今日能出落成这般模样。”

   钟嬷嬷看着太妃欣慰的神情,也感慨道:“是啊,说来,还是您养的好。”

   太妃笑着摇了摇头,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未再搭话。转而又听令春、从秋等宫女叽叽喳喳地说起宫里最近的新鲜事来。

   这天的午膳、晚膳,洛蘅都是陪着太妃一起用的。她还半开玩笑地说觉着太妃这里的饭菜比她那边小厨房的好吃,以后都要在这里用。太妃自然是没有不同意的。

   下午不用念书,午休之后还跟着几个大宫女一起,陪着太妃打叶子牌。

   忽而发觉一天过的格外地快。这个时候才懂得,上一世她之所以觉得每一天都好漫长,其实是因为她总是一个人呆着,自然不比有人陪着消磨的时光有意思。

   一个人孤单寂寞了,自然觉得时光漫长又难捱了。

   这么想,太妃心里,想必比她寂寥的多。青春少艾时,不得恩宠,如今美人迟暮,无子无女。否则也不会选一些性子活泛又爱说笑的宫人在身边服侍了。只是宫人毕竟有尊卑之分,哪里敢真的亲近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