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荣医

第二百九十九章 另辟蹊径简帝心

荣医 沉舟钓雪 2091 2024-05-28 14:46

  垂拱殿中,宋熠拈起那支小小的粉笔,站起身,在旁边一根刷漆立柱上用左手小心地写下了一个“元”字。

   然后他又轻轻将这个元字擦了开去。

   昌平皇帝袖手走来,轻轻吸气,根本藏不住惊讶。

   他伸手指向有过粉笔痕迹的那根立柱:“这……是何物?”

   宋熠道:“此物由石膏粉、白土粉、滑石粉等物配合制成,制作简单,妙只妙在此物易书写,易擦拭。便于公示,更便于教学。”

   粉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有心钻研的人就算不知道配方,但只要多调试几次,总有能试出来的时候。

   可粉笔最大的好处本就在于它的简单!

   当初江慧嘉只是初步将粉笔的概念提出来,宋熠就通过实验,最终自制成了效果不错的无尘粉笔。那个时候,宋熠还坐在轮椅上呢。

   宋熠道:“前年春夏之际,学生曾在家乡办过一期蒙学,当时用的便是粉笔教学。乡民大多家计艰难,无钱买纸笔书籍,可有此粉笔,学生竖起一块漆板,只需在讲台上写字,下头的蒙童不必有书,也能识字。甚至若再发下粉笔,他们也能以粉笔随时随地练习写字。”

   当然,宋熠那个时候并没有分发粉笔出去。

   从江慧嘉提出粉笔之初,宋熠就深深明白了此物的价值。

   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可在“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事”的大靖朝,它的价值又是无可估量的!

   当时的宋熠身有残疾,位卑力小,如何能够随便将这样的东西暴露出去?

   他能在自己的小小课堂上使用,也不过是因为乡野小民们见识有限,想不到这个东西如果推广出去,会有可能给大靖朝带来多大的风暴。

   往小处说,此物能够降低读书识字的门槛,方便讲堂授课,而往大处说,这个东西的出现,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大靖在文治教育之上的格局。

   这是教化之功!

   如果全民开智,如果十个平民当中,有五个……不,只要有三个能识字懂书,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这样的问题,宋熠能想到,昌平帝自然也能想到。

   皇帝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他不由得原地踱起了步子。

   步伐略急,一如他此时的心跳。

   忽然,昌平帝停下脚步。

   “粉笔!这粉笔你在乡间试用过?”

   宋熠道:“只学生自用了,分发蒙童只是设想,实则并未如此。学生叫他们自制沙盘,用树枝在沙盘上习字。”

   皇帝深深吸一口气,静默了半晌不语。

   为君一任,谁不想在史书上留下明君称号,流芳千古?

   可事实上辉煌的功绩是那样好留下的吗?

   大靖朝历来重经济轻武力,周边四邻也都没一个是好相与的。所以文治武功这两项,武功方面昌平皇帝是极少去想的。

   他能设想的只有文治,文化昌盛,那也是千古之功!

   孔夫子为何能被尊为儒家第一圣人,就连孟子都只能屈居亚圣?

   是因为他周游列国,影响强大?

   还是因为他著书立说,篇篇经典?

   这些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但其中也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孔子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开启民智,创立学派。

   使世界有规则,使文明成圭臬。

   使他的道理成为治国的道理,使他的理念成为天下读书人的理念!

   此事越深思,简直越加的一发不可收拾!

   皇帝久久无语,宋熠又道:“皇上,学生那时见了那两个农妇竟为一筒秽物撕打,心中不能不有所感。穷山恶水多刁民,农妇泼辣,固然是不识礼仪文明之过,然则又何尝不是被生活所迫?倘使人人衣食丰足,又何至于为此等理由争打?”

   这话锋竟又一转。

   皇帝挑眉,宋熠这是在自己反驳自己?

   礼仪教化不如丰衣足食?

   宋熠道:“若能使文明通达,不求使乡民百姓人人知大义,至少也懂王化,明荣辱,晓廉耻,能分辨是非,能积极进取,便算成功第一步。同时可使农政编书,推行更优越治田之法。”

   他有条有理,逐渐深入:“学生出身农家,少时也常下田。乡民种田多凭经验,并无一定成法。有人勤劳,然则也是日日徒然辛苦,因佃田租高,户田税高,若产量不及,一年下来也不过勉强温饱。”

   “倘使农政编书,农人习书,不仅凭天时,凭经验,更可知春种如何,秋收如何。又可推广多种经济种植,如棉花,如桑麻,如甘蔗、甜菜、豆类、花生等。如何养田,如何套种,如何灌溉,如何既不耽误粮食种植,又能多出效益,丰富作物,尽可使全民皆知……”

   渐渐说到深处,皇帝都被听住了。

   皇帝高高在上惯了,对于农政他是真的不懂。

   向来只知道,农民种田收粮食,哪里能想到这其中竟还有这么多道理?

   文明通达,使农民读书,传播农政之术。

   这何止是另辟蹊径,这简直就是开先河之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