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84章 写不完了,这章比较长,明天再来看吧

穿到古代当名士 五色龙章 2042 2024-05-28 14:51

  周王一行赶赴辽东时,左长史褚秀也骑马飞奔向了汉中府。

   他虽然是个荏弱文官, 好在年轻力壮, 又会骑马, 豁出去朝行夜宿了小一个月, 终于在水稻丰收之际, 带着一队王府亲卫踏上了汉水北岸的码头。

   才三数月不见, 码头竟有了一番叫人眼生的变化。

   木搭的码头改成石条和水泥砌成,台面扩大了许多, 几架滑车建在石台边, 有人摇着绞盘将货物在船上与码头岸上倒换。拉货的大车、推小车运货力夫来往不绝, 当中又夹着客栈拉人的马车, 船上下来的人与马, 熙熙攘攘, 更见繁华。

   顺着人流往码头下看去, 路已修宽了数步,地面不知铺了什么, 看起来灰蒙蒙的、上嵌细碎的石子, 不甚光滑, 走上去却是十分平坦。

   堆满石料的大车轧过,也不过在路面上留下一条白印,地面绝不见陷下一丝细沟。

   顺着大路再往前看,远方道旁大树枝桠间还用绳子系着大红条幅,上写黄色颜体大字:汉中府城向前四十里。

   再往前隔得远远的还有许多这样的条幅挂在道中,虽看不清上头的字迹, 猜也能猜出它写的是什么。

   褚长史忽有些错觉,以为自己不是出门三个月,而是一去三五年,宋知府在这边已过满了一个任期。

   他耳边隐约听到有人在议论“上回来时还没有这个”“汉中府这变化真是一日一样”“四川豪商亦有来府中买玻璃的”“可惜耐火砖与好石药都是官卖”之语,不禁又看向宋知府最早折腾出来的汉中经济园区。

   这码头上,甚或更深远的变化,必定都起自当初宋知府忽然心血来潮建起的经济园;那能催出十三穗瑞禾的“化肥”也必定产自那里,可惜这回来不及去看看了。

   化肥。

   《素问》云“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朱子又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这“化肥”岂非正是引动寻常庄稼化成嘉禾的造化之物?

   当初他还嫌“化肥”这名字普通,如今才知道宋大人才究天人,取的名字都是一字不可易的。

   褚秀满怀期待,连日车舟辛苦在此刻都烟消云散,翻身上马直奔汉中府城。

   他带着十余亲卫,身上穿着一色草绿的军大衣,骑着王府配的良马,整齐鲜明,气势非凡,路上遇见的车马都被他们气势所夺,主动避道。不过一个时辰,褚秀便一马当先地奔驰到汉中府衙门外,提鞭指着府门,神彩飞扬地说道:“通报宋知府,本官奉王爷之命来请见。”

   这一天宋知府恰好没下基层视察,正在二堂批着公文,听到外头报信直接吩咐道:“请褚大人到二堂相见,不,请褚大人直接到我院子里,命人在屋里备茶水点心。”

   话音才落,褚长史和一众亲卫的脚步声就在府衙院中整整齐齐地踏响了。许是在边关巡视久了,沾染了几分硬派军人作风,褚长史走路的步子也大了,那么厚的衣摆都带着风,飒沓如流星地迈进了公府二堂。

   宋时竟没来得及降阶相迎,只眼看着一个林海雪原的杨子荣踏进公堂里。

   后面跟着他的队友们。

   褚长史扯下脸上围巾,露出一张晒得微黑的脸庞,目光灼灼地望着他,拱手道:“宋兄,你那嘉禾……”

   不必多说,早等着你们来了!

   宋时对行了一礼,直接抓住他的手腕,把人往后带,说道:“褚兄与诸位随我到后院,东西我都已备好了,只怕你们不来,险些直接安排人带它去寻殿下了。”

   他步子迈得比褚左史还大,仗着自己在府衙里以逸待劳,体力充沛,几乎是拖着这位长史进了后衙内室,从博古架上托出一个三尺见方的木匣。

   匣面没上漆,只打磨得光光滑滑,浅黄色纹理中透着一股榆木天色的清香,盒盖上覆着玻璃板,盒里衬大红锦锻,内中整整齐齐钉着一株连根带穗的水稻。

   褚秀紧张得声音微颤,双手接过匣子,问了声:“这就是传说中的十三穗……”

   一面问着,一面低头去数穗数,却猛地咬住牙关,咽下了声音。

   怎么……这么多穗?

   那株稻秧的剑叶被剥掉了一部分,只剩几片短叶,稻穗却被细线钉在柔软的缎面上,一枝枝摊开成扇面状。每条大穗同样细摊开来,一条顶上生穗的长茎上竟又生着许多结有谷粒的小穗,竟如鸟羽毛般左右对生,一眼竟数不过来有多少穗。

   一个三尺见方的匣子,几乎铺陈不开,这真的只有十三穗?

   他几乎要把脸贴到匣子上细数穗数,幸好宋大人贴心,指了指匣子右侧偏下,稻身旁一片字迹:“都写在上头了,这株是寻西乡县要来的香稻、株长二尺七尺余、共十三穗,每穗有支梗六到九枝,每枝结子粒俱在六粒以上,多至十五粒……”

   这一株水稻,就有一千零四十粒之多。

   褚秀一双眼几乎扎进盒子里,不忍挪开,一粒粒地数着子粒。宋时知道他的心思,也不催促,又从架上搬下几个同样玻璃覆面的实木标本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