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女子见面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起初一个人和太后说的时候,太后是不相信的,太后她在心里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儿子的,认为自己的儿子既然已经答应了自己就不会食言,毕竟皇上说出来的话向来都是一言九鼎的,太后一直这样认为。
但是短时间内有一个两个人和太后说这样的话,太后一定是相信自己的儿子的,但是10个,20个好多的人,连宫女太监都这么说,太后那颗相信皇上的心开始动摇了,太后的内心也非常的纠结,太后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谁,在心底里太后还是偏向于自己的儿子的。
皇上在太后面前的表现一直都非常的好,营造的形象也是听话乖巧的样子,太后在内心里还是认为她的儿子不会做出和女子见面的事情,皇上在太后的面前表示过,皇上不会在去见女子,太后也确认了很多次,皇上也答应了很多次,皇上也保证了很多次,太后还是不相信。
太后派出自己的亲信去打探这件事情,太后有好多事情都不回盲目的听从其他人所说的,都是让自己的亲信去打探一番,这些人都是一直跟着自己的,不用担心背叛或者是欺骗,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太后也有自己的方法来管理他们这些人,防止他们背叛自己。
太后焦急的等待着,太后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没有骗自己,皇上说过的话就应该是一言九鼎的,皇上答应了自己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太后在心底里的想法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皇家的人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没有人能够反驳自己。
毕竟太后能做到现在的这个位置也不是吃素的,先皇的后宫也是佳丽三千,太后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可想而知手段也是少不了的,在皇宫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没有一点自我的生存能力怎么能在诺大的的皇宫中活到现在,要是没有一点手段怎么能坐上太后的这个位置。
要是被太后知道皇上私下里见过了女子,还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折磨女子,也不知道这个女子能不能顶的住太后的压力,自从太后把亲信派出去之后就一直在闭眼冥想,太后想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么她将如何来惩罚皇上和女子,自己的儿子是一定不能受到伤害。
那么这件事情的所有后果都需要这个女子来承担,太后不知道这个女子是否已经做好了自己被牺牲的准备,如果这个女子真的爱着自己的儿子那么太后相信,这个女子会为了自己的儿子做出一切,如果这个女子不能做到,那么这个女子就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太后不允许。
既然不爱自己的儿子,那么就要让自己的儿子知道这个女子的真实面目,这个女子不爱自己的儿子,那么女子接近自己的儿子肯定是有别的目的,太后不允许这样危险的人物出现在自己儿子的身边,太后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沉迷美色,而不顾及江山社稷,不顾黎民百姓。
太后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成为以后昏君,变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一个现实反应,太后越想越觉得可怕,自己的儿子以后绝对不能变成这个样子,想到这里以后,太后突然就下了决心,不管这个事情是否是真的,这个女人是不能留了,无论如何也要杀了这个女人。
不能让这个女人毁了自己儿子的一生,自己儿子是君王,以后什么样子的女人都可以见到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掉自己已经的到的江山,以后自己的儿子还会有佳丽三千,各式各样的美人还不是任自己的儿子挑选,对于这一点太后从来都不会怀疑,先皇就是例子。
太后心里打定主意之后,就继续闭目养神起来,仿佛一点都不在意真实的情况,但是太后也没有让自己的亲信回来,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子的,太后自己的心里还是想要知道的,毕竟是关于自己儿子的事情,在太后的眼里权利和利益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太后心里权利和利益的第一位,那么自己的儿子就是排在第二位的,太后已经追逐权利大半辈子了,要是现在让太后放下已经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显然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而且想太后的性格,也不可能改变这些,权利还是最重要的。
太后的亲信很快就回来了,他们把自己打探到的事情一字不落的都告诉了太后,其中就是皇上什么时候见得女子,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非常详细的告诉了太后,太后越听越生气,太后感觉自己被骗了,还是被自己最信任的儿子给骗了,这就让太后非常的不能接受。
太后一气之下就把皇上召见来,想要问清楚这件事情的经过,太后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为了一个不想干的女人来欺骗自己的母亲,太后的传召到了皇上这里,皇上听到了的时候正在处理公文,听到了太后要召见自己,皇上心里也拿不准主意,猜不到太后现在的用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