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
天空一片阴沉,看起来随时像是要下雨似的。
村民们吃完早饭之后,村长就把大家伙召集起来,准备开会了。
开会的内容大家都知道,这也是村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老村长昨天几乎一宿没睡,他怕村民们到最后都不种甘蔗,寒了方教授的心。
佝偻着身体,老村长走到村民前方,大声喊道。
“今天就不给大家伙讨论发言的时间了,毕竟前几天也讨论的差不多了,现在谁想种甘蔗的,不管打算种多少,都先举手我看看!”
老村长的话说完,刘春林第一个举起了手,随后陆陆续续有不少人举起了手。
看到这情况,老村长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好了,没举手的人就可以先回去了,举手的人排成一列,咱们按顺序统计好了,到时候好给大家准备对应数量的良种和化肥。”
“不过咱们可事先说好了,这记上名字以后就不能反悔了,现在谁要是想走还可以走。”
老村长的话说完,人群立即就流动了起来。
因为眼花了看不清纸上的字,老村长特意让刘春林在旁边帮忙。
以前刘春林就帮着记过名字,所以现在这活干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
统计结束之后,一共有231户村民决定种植甘蔗,其中140户决定将家里的地全部用来种甘蔗,剩余91户,有的报了半亩地,有的报了一亩地。
王胜平特意跑到前面看了看,然后发现郭义民写了三亩地。
看到这个,王胜平直接嚷嚷起来了:“大家伙都来看看啊,郭义民他们家哪有三亩地?”
“这肯定是把山脚下那片地也给算上了,之前郭义民可是说了,他要是做不到就是孙子,大乖孙,赶紧过来,你爷爷在这里呢。”
郭义民这阵子权衡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舍不得那块地。
归根结底不就是和王胜平堵了口气吗?
这脸他就不要了,还能怎么着?
王胜平还在继续喊着:“真没想到啊,这突然之间就多了一个大孙子,郭义民你赶紧过来啊,让爷爷好好稀罕稀罕你!”
没有搭理王胜平的挑衅,郭义民穿过人群,匆匆离开了。
王胜平还在后面叫嚣着。
老村长听着,十分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都是乡里乡亲的,干什么非得把关系弄得这么僵,将来你们都是种甘蔗的,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经验。”
王胜平一屁股坐到板凳上,他翘起二郎腿:“我和他可没什么经验好交流的。”
他们两个人的梁子,从他以前卖乌猿酒就结下了。
说白了还是因为钱的事情。
就是有一天郭义民给他送猴子,他故意压了价格,两个人差点没打起来。
要不然这郭义民也不会吃饱了撑的,专门跑到方教授跟前揭发他。
这样一想,还是卢老五好糊弄啊,诈唬两句就老实了。
老村长虽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但村子里的事情,他大概也能猜上个七七八八。
定好了种甘蔗的人数,村民们也都渐渐散开了。
天空中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无声的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
都说春雨贵如油,村民们已经开始期盼着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了。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糖厂安排了两名技术人员,专门来指导大家耕种甘蔗。
在种植任何作物之前,都要先翻地疏松土壤。
以前村民们种水稻,翻土的深度在15到22厘米,可是种植甘蔗要求深耕,要达到50厘米才可以。
于是田地里便出现了两种景象,一部分选择种植水稻的村民,轻车熟路的就完成了翻土的工作,然后就坐在稻田旁边,看着拽着老牛费力的翻动着土壤的种甘蔗村民。
元宵节还没有过,外出打工的村民们还没有走,所以现在还能搭把手跟着一起耕地。
可到了以后,留下老弱病残在村子里,这种甘蔗的事情能不能忙活的过来,不少人心里头没了底。
尤其是他们看着卢老五一个人甚至比牛还要累,于是便开始怀疑选择种甘蔗,是不是选对了。
“我说他三叔,反正现在那良种和化肥还没来呢,你干脆也别种甘蔗了,耕地这么费劲,还种的那么稀,还得欠一屁股债,你说这图的是什么?还是种水稻吧。”
男人听完直起腰,然后擦了一下脑门上的汗:“可是老村长不是说了,登记上的就不允许改变主意了。”
“他三叔,你可真是个死心眼,那刀又没架在你脖子上,你自己的地当然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男人琢磨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我就种甘蔗了,行不行试上一年就知道了,我寻思那方教授肯定不能害咱们。”
他说完之后就拍了拍老牛的屁股:“老伙计,你都跟着我干十年了,再辛苦辛苦,种完地我就带你吃草去。”
那人见劝不动,不由叹了一口气,这要是真赔钱了,接下来好几年都还不上,那日子可就都没法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