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下雨天
院子里的闹剧最终以两只大鹅都被抓住丧命作为结局。
两个远道而来的“外编人员”直到一切结束,才恍恍惚惚回过神来。
时慕越发觉得不太好意思,“啊,大家来了几天了,所以已经......”
“入乡随俗,我们懂的。”
时慕点头,“那我先带你们去和大家认识一下,你看,正在给大鹅拔毛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研究小组负责人,业内非常有名的杨教授......”
“幸会幸会,杨教授我们久仰大名......”
......个头啊!
太魔幻了好吗?!
这种只会出现在教科书和电视采访里的人物,为什么会在院子里追大鹅啊?!
传说中的能人巧匠,万分金贵的一双手,为什么会在给大鹅拔毛啊?!
有没有人管管这些荒唐事啊!
如果时慕知道现在两个人在想什么,或许会让他们好好看看一旁傅云简的样子,顺便问他们一句“有什么好震惊的傅总都能下地挖地收苞米了业内大拿杀个大鹅怎么啦?”
但现在,时慕仍然绷着表面上的正经,带着两个人去给大家互相认识。
“方正。”
“胡勇。”
两个人都做了自我介绍,大家算是正式认识了。
傅云简趁着这个空挡,从面包车上拿下来一包东西。
“喏,两个孩子给大家选的工作服,你们也有份。”
两人也觉得他们的西装和大家格格不入,感激地接过新衣服,打开一看,是印着卡通图案的T恤卫衣两件套......
再看看毫无接受压力,甚至觉得挺好看的大家,两人悟了。
这趟不是工作,是来体验生活的。
之后,傅云简跟杨教授介绍了一下两人的专业。
“都是公司市场营销这一块的精英,这一块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让他们做,他们手里推出的产品,可是有不少都爆了的,从产品研发到后期的营销推广,产品线都被他们玩透了。”
杨教授笑眯眯收下了两员大奖,“不错不错,正好不知道后期该怎么替咱们的华国传统技艺做营销呢,以前都是只管救助不管推广,现在咱们也一条龙研究透了。”
他带着两人去看工作进度,顺便跟他们说了一下后期的安排。
“咱们这些人呢,算是牵头小组,主要是了解乌铜走银现在在当地的情况,包括技艺的传承情况,遇到的困难等等,还有这项技艺的可研究性,咱们把情况摸透了反馈回去,后期会有专门的人员制定文化保护计划,牵头当地政府做文化保护和推广。”
“当然了,我想做的不止这些,所以才找两位,我会把所有可共享的资料都给两位一起分享,需要两位做的,就是把咱们邱县的乌铜走银当作一项“产品”,让两位根据这件“产品”的特性,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给我出一套方案。”
“这乌铜走银怎么推广和营销,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可以最大程度地给当地百姓和政府创收?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时代变了,咱们不能只管救助不管发展,还是得替老乡们把后续的工作也考虑好,安排好。”
杨教授这么一说,两人都大致明白了这次傅总是让他们来干嘛了。
或许他们可以理解为就是把乌铜走银当作公司的“新产品”,定位,**,推广,招商......
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被拯救的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好的杨教授,我们大概清楚要做什么了,以后就一起工作了,我们刚来,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两人融入得不错,晚饭为了欢迎两外“编外人员”,杨教授特意亲自下厨做了一道铁锅炖大鹅,以表欢迎。
看着锅里美味得大鹅,再想到杨教授得身份,两人吃得是十分虔诚。
正如杨教授所说,他们只是先头部队,因此在几天后,国家相关的项目组,又派来一小队人员。
他们带着根据杨教授传回去的资料做的方案,准备去和当地政府接头。
时慕和傅云简这边,已经习惯了每天的生活,院子里的鱼池也挖的差不多了。
那一桶从集市带回来的泥鳅,最终没能住上“大别墅”,就别两个小孩放生了。
因为杨教授作为一群人里唯一有过养鱼经验人,告诉他们挖好通水之后,还得养水,得循环几天,急不得。
于是,在鱼池挖好通水之后,傅云简彻底闲了下来。
这天早上,起床之后不像以往阳光明媚。
今天温度有点低,外头的天色也很暗。
时慕赖在床上不愿起来,今天是休息日。
她睁开眼,懒懒地打了个哈欠,不去管身后得寸进尺的人,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窗口。
“今天要下雨了啊......”
果然,没过多久就下起雨来,等到雨停,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西南干燥,从他们来一直是艳阳高照,这突如其来的雨天,让两个孩子都有些不适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