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静说干就干,她在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之后,就从外面购置了,耐旱的树苗回来,带领着全村村民上山植树。
虽然,俞静带领大家,植树的行为,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村民,闹情绪,不愿意跟着俞静植树,
甚至,有村民过来质问俞静,说道:
“俞静,你不是说,你回来是带领我们致富的吗?怎么现在,你整天带着我们种树,看不到一点的效益?”
正在种树的俞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告诉眼前几个不愿意的种树的村民,说道:
“你说的没错,我是回来带领大家致富的。可是,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么恶劣,水土流失这么严重,如果我们不种树,不改善生态环境,不固住水土的话,那么我们种植的庄稼,不仅不会丰收,而且,还有可能因为水土流失,而歉收,甚至绝收……”
听着俞静的话,几个村民不说话了,他们低下了脑袋。
俞静继续,说道:
“我回来,是带领大家致富的。可是,致富有个过程……而且,我现在每天都在思考,我们这个位于大山之中的村子,到底该怎么样,才能致富……”
当俞静回到村子的时候,她就准备给村子,盖灌溉系统。
可是,俞静却忽视了一个,放在眼前的难题,
那就是,陕北黄土高原的大山里面,极度缺水,
就是打的水井,它里面的水,也只够大家吃水,并不够大家用来灌溉。
所以,如果,俞静给山里的梯田,都铺设了灌溉系统的话,
那么,大量的灌溉用水,从哪里来?
如果,俞静从县城旁边的延河,往村子里面来引水的话,那得投入多大的财力和物力。
就算,俞静拿出巨资,从县城附近的延河里面,引水到大山里面的小村庄。
可是,水可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
而子舟县,是在低处,
俞静的小山村,则在高处。
除非,俞静铺设管线。
可是,如果俞静投入巨资,铺设管线的话,
那又要用什么泵,将延河里面的水,给打到山里面去?
这一系列的难题,摆在俞静面前,困难重重,让俞静很是苦恼。
而俞静带领着大家,在荒山里面大规模的种树,也是为了能够让雨水,在山里储存起来,以方便村里梯田的灌溉。
俞静为了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他带领着村子里面的领导班子,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可是,由于现实的难题,摆在眼前,
再加上,九十年代末,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产力,本来就很低下,再加上信息闭塞,这确实成了一个,摆在俞静面前的难题。
而俞静在一边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个难题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的,让全村的村民,全部都脱贫。
如果,致富的话,可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可是,脱贫的话,已经开始变的,相对容易了。
毕竟,俞静已经给村里,修了出去的路,
而且,俞静还从外面拉进来了电线。
以前的时候,俞静的村子里面,大家都是贫困户。
甚至,没有一户人家脱贫。
可是现在,当俞静修了从大山里面,出去乡里和镇里,以及县城的路之后,
村子里面的村民,就可以把家里的农产品,给卖出去了。
所以,以前的贫苦户,都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慢慢的脱贫了。
在这些脱贫的农户中,有的是靠卖自己家种的洋芋,有的是靠卖自己家种的小米,有的是靠卖自己家种的玉米……
而有的,则是靠在在村子开商店,在外面做小买卖,甚至,在县城打工……
总之,这些年里,村子里面的大部分人,已经摆脱了贫困。
可是,还有那么几乎人家,依旧挣扎在贫困线上。
当俞静对村子里面的贫困户,进行统计了之后,
她便决定,挨家挨户去走访,然后搞清楚,他们为什么贫困的原因?
于是,俞静便带着村子的领导班子,先来到了村子里面最穷的一户人家,强娃家。
只见,强娃家在村子的最西头,家徒四壁,就是炕上的被子,也只有一床。
当俞静和村子的领导班子,走进强娃家之后,
他们看到强娃,趟在炕上,非常的懒惰。
俞静看着趟在床上的强娃,说道:
“强娃,太阳照屁股了,怎么还在床上躺着呢?”
强娃是个懒汉,不喜欢劳动,只喜欢坐享其成。
强娃瞅了俞静一眼,爱理不理的,说道:
“我又娶不上媳妇,我干嘛起那么早?”
强娃的话,逗笑了俞静。
俞静说道:
“强娃,不是我说你,你一个大小伙子,整天趟在炕上,不去地里种庄稼,不去县城打工,怎么可能娶到媳妇?”
强娃不服气的,说道:
“为什么村东头的保平,比我还懒,他就娶上了媳妇?”
俞静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