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叽叽喳喳了一个夏天的蝉终于没那么吵了,可是早上起来听不见那些声音,陆洱有些不习惯了。
小学的孩子们在匆匆忙忙的结束兴趣班特长班的课程,初中的孩子们在匆匆忙忙的结束补习班提高班的考试,高中的孩子们在匆匆忙忙的……
高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上课,坐在八月份的教室里,坐在高考的参考书里,坐在对未来的憧憬里。
匆忙,无处不在。
所有的一切都表示,暑假已接近尾声。
陆洱和姜霏订好了车票,她们的行李箱放在房间的门后。
老陆默默的做了很多好吃的,最后一周,陆洱和姜霏都觉得早中晚三餐丰盛了很多。
陆洱在尽力多陪陪老陆。
从上大学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能陪伴老陆的时间越来越少。
满打满算,她一年到头待在家里的日子,不到四个月。
不知道别的家庭是怎么度过这段孩子上大学的日子。
这是孩子进入社会、独立自主的过渡期,也是一个家庭习惯孩子长大的过渡期。
也许别的家庭不止一个孩子,也许别的家庭父母可以相互依靠相互安慰相互做伴。
可是老陆只有一个人,陆洱妈妈的照片一直摆在家里,可是她不能说话,不能陪着老陆。
可是陆家只有陆洱这一个孩子,老陆只有陆洱。
陆洱无奈,也知道老陆的心酸和孤独。
她不是没有明示暗示过,如果老陆有谈得来的、年龄性情相投的,陆洱不介意他再找一个伴儿。
陆洱妈妈走了这么多年,老陆为了不让陆洱受委屈,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的把她拉扯大。
人不能太自私,人也应该向前看。
去世的人永远值得留恋,可是活着的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老陆只是笑笑拒绝了。
他明白女儿的好意,但是他并没有这个意思。
老陆很满足,现在陆洱没事儿就陪他聊天,或者去茶叶店帮忙。
虽然生意并不怎么样,但是父女两个,泡一壶普洱茶,听老陆讲讲陆洱小时候的糗事,也能开开心心的度过一个下午。
离开的前一天,陆洱早早的吃过晚饭,和姜霏一起出门散步。
姜霏穿着拖鞋,长发随意的绑成马尾,一边吹着晚风一边伸个懒腰:
“就要开学了,可是我真的好不想走啊!陆洱,你老家实在是太舒服了,我喜欢这里。”
陆洱笑笑,没有搭话。
两个人漫无目的的走着,姜霏还是像往常一样跟陆洱叨叨叨,直到陆洱停下来。
姜霏看了看眼前,是一个学校。
“菱州第一高级中学。”
姜霏自顾自的念出声,陆洱粲然一笑:
“进去看看吧。”
“学校有什么好看的?”
姜霏嘴里嘀咕,却还是跟着陆洱走。
可惜,门口的保安拦下了她们。
“小姑娘,高三的学生已经上课了,这会儿都在上晚自习呢,你们不能进去啊,等周末,或者放假了再过来玩。”
陆洱从兜里掏出一张卡片递过去,保安大叔就笑了:
“你是2009级的学生啊,回母校看看吗?”
“是啊,明天就要走了,想回来看看。”
“回来好啊,回来好啊,我最喜欢看你们这些学生回来了,进来看看吧。”
保安大叔颇有感触,打开了大门。
姜霏这才知道,这里是陆洱的母校。
保安大叔没有骗人,教学楼里灯火通明,但是却鸦雀无声。
一眼看过去,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桌上、地上的书和试卷,堆了老高老高。
多熟悉的一幕啊,这似乎是很多人的青春。
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但是汗水和疲惫,真真实实的存在过。
陆洱带着姜霏,走过足球场,她说那时候最讨厌绕着足球场跑步,因为足球场跑起来又大又累。
走过小超市,她说那时候一下课想吃东西得冒着生命危险,因为根本挤不进来。
走过东南角的那棵老树,她说那时候女生最喜欢坐在老树下聊八卦。
姜霏静静的听着,不再叽叽喳喳。
这些都是陆洱的青春,她虽不曾参与,但她知道陆洱有多珍视。
很快,两个人来到篮球场,“这里我很熟悉,那个时候林普……妈呀!你疯了?!”
有个人的笔,叫马良神笔;有个人的金,叫点石成金;有个人的嘴,叫开过光的嘴。
陆洱刚说到林普最喜欢打篮球,不远处就飞过来一只球,划过极其完美的抛物线,极其精准的落在陆洱……的脚边。
吓得陆洱一哆嗦,差点从一米高的观众席上摔下去。
那人匆忙跑过来捡球,还笑的贼拉开心。
陆洱仔细一看,差点没背过气去!
怎么哪都有这个祖宗?
“呦,怎么着,也来母校回忆青春啊?”
林普长的很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做一些很欠揍的表情。
就是那种打他十顿都不亏的那种。
“不好意思,老娘青春尚在,还用不着回忆。要说回忆,等我七老八十,牙都掉光了再来回忆也不迟。还有,什么叫‘也来回忆’?搞得你好像是来回忆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