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荣伧镇
荣伧镇
适逢三月初七,是当地举家欢庆的节日。
大多数人家都是张灯结彩,恭贺新节。
可也有零星半点的人家,此时却是挂起了白灯笼。
“我可怜的女儿啊!”
“唔唔唔...怎么就轮到我们家啊!”
“这该死的习俗...毁我一家幸福!”
...
三月初七,荣伧镇祭祀河神的日子,每到这个档口。
荣伧镇人就会通过巫师的占卜,选出一位妙龄的‘祭品’,并且会在午时投入湖中。
以求接下来的一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都能过上丰盈充实的日子。
...
一周后。
四名穿着锦缎直裾的青年来到了荣伧镇,他们找了家稍微大些的客栈住了下来。
接近晌午,索性是下楼用餐。
在点菜途中,其中一位年龄稍大一些的青年开口道:“小二,听闻这荣伧镇有个祭祀的习俗是吗?”
“木耳炒青椒...”小二拿着张纸条飞速的用小毛笔在上面书写,接着回答道:“是有这习俗,不过那是上个礼拜的事情了。
各位客官啊,来晚了一些。”
青年点了点头,示意道:“行了,就先那么多菜吧,不够了,我们再点就是。”
“好,得嘞。”小二接着又是探寻道:“那各位客官是否需要酒水啊?
要知道,我家得酒那叫一个...”
刚要说‘纯,好喝’,就被青年瞪了一眼“大白天的喝什么酒?
晚上再说吧。”
“啊...是是是。”小二不敢怠慢,连忙吩咐后厨出餐。
...
年纪稍大一些的青年,摸了摸竖在身侧,裹着麻布的‘长棍’状东西。
“哎呀...想我李玉走遍天下,钓遍各个鱼塘,什么大鱼小鱼没钓着过。
可惜就是没能钓出一头水怪,实乃人生的一大遗憾呐!”
其余三人面面相觑的互相看了眼,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一丝‘不屑’。
坐在李玉左前方的青年,尖嘴猴腮,脸上涂着一层薄薄的胭脂。
他指了指李玉正在摩挲的东西“久闻李公子大名,这麻布所包裹之物,应该就是赫赫有名的‘降龙钓’吧?”
“哦?刘公子好眼力,隔着麻布都能看见?呵呵,也好,就拿出来给你们瞧瞧。”
被称作刘公子的小白脸,名叫刘肃,也是深谙垂钓之道的人。
他与另外两人一样,都是在收到李玉的帖子后,相约来到在荣伧镇。
每人皆有携带渔具,除了李玉随身携带外,其余人皆放在了房间内。
事实上他们对于所谓的水怪、河神之流并不感冒,只是想见识见识这传闻中的‘降龙钓’罢了。
在垂钓界,李玉也是名声在外的豪公子,不但将垂钓技艺磨练到了一个地步。
更是豪掷千金,命人寻来一株传说中生长在不周山上的‘竹子’。
说是此竹可以垂钓万物,就连不可一世的龙都能够降伏。
而李玉更是凭借着此竹所致成的鱼竿,在垂钓界名声大噪,逐渐形成了鼎沸之势。
为了趁热打铁,进一步扩张名声,他四处与人比拼垂钓技艺,其结果,皆是大胜。
随着李玉解开束缚着的麻布,露出那鱼竿时。
包括刘肃在内的三人,先后露出了贪婪之色。
刘肃起身,凑近看了看。
鱼竿修长笔直,每一个节都是坐落有序,而其色泽就像是打了腊似的。
鱼竿好似有一股魔力,不断的引诱着刘肃。
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要伸手去触摸。
‘啪!’
李玉二话不说,伸手就拍掉了刘肃那只图谋不轨的手。
“刘公子,欣赏归欣赏,你上手做什么?”李玉颇为嫌弃的瞟了对方一眼。
“呃...抱歉...抱歉。”刘肃尴尬的拱手致歉。
在垂钓界一直有个规矩,那就是他人的渔具是不能进行触摸的。说是会让对方的技艺倒退等等,此为一大禁忌。
另外两人似有看热闹的嫌疑,在看到刘肃被呵斥后,隐约间在偷笑。
不过多时,点好的菜,依次上齐。
期间,刘肃等人也算是看明白了李玉的德行。
这没吃一口饭菜,都要询问一下身旁的鱼竿,就好像这只鱼竿是活的似的。
开始几人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触。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有些感觉不对劲。
明明快要春分,这天气早已过了苦寒,可眼下饭吃着吃着,几人发觉菜肴已经冷了。
刘肃微皱眉头,冲着站在柜台旁的小二喝道:“小二,这怎么回事?我们才吃几口饭啊,这菜怎么冷成这副模样?
莫不是你们拿着剩菜剩饭,在上面盖了一层热菜?以此糊弄我等?”
除李玉外,其余二人纷纷出声应喝。
小二闻言,匆匆而来,伸手摸了摸碗。
‘唰’的一下就收回了手“呵!这怎么会那么的冰?
简直像是从冰窟里拿出来的呀!”
刘肃接着说道:“你别光在这‘咋咋呼呼’的,赶紧换掉,不然,我上衙门举报你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