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大明:重开一万次,开局吸功大法

第383章 名正言顺

  “太子到!”

   听见这个声音,大臣们神情瞬间严肃了起来,纷纷走回自己的位置,微微低头,不敢随意交谈。

   随着脚步声的接近,一道身影,再次踏入了金銮殿。

   朱佑极来了。

   “诸位大臣,可有奏折呈上?”朱佑极走到众人身前,站在龙椅前的台阶下,看着众大臣,缓缓开口道。

   听见朱佑极的话,众大臣都略带拘谨的看了看他,相互对视一眼,眼神交流过后,都选择了低调,默不作声。

   正在这时,一道身影,大步走了出来。

   “太子殿下,微臣有本要奏。”

   来人正是郑东流,郑东流手持笏板,恭敬一礼,朗声道。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哦?”朱佑极微微眯眼,道:“既然如此,那便递上来吧。”

   郑东流从怀中拿出奏折,交给了孙公公。

   朱佑极接过奏折,简单翻阅,就明白了一切。

   其实他早就知晓郑东流的目的,毕竟大仇未报,他是不会妥协的。

   但时局变化太快,快到郑东流也无可奈何。

   他原打算趁着多方势力,争权夺利之时,借刀杀人,利用从丰州带回来的证据,彻底搞倒魏忠贤和许显纯,为孩子报仇。

   然而,谁知道朱佑极下手更快,直接利用道尊和荆如忆,轻松就将严嵩下狱了。

   严嵩下狱调查,严党自然倒塌,本来还有朱无视和皇亲国戚一系的人可以利用,却被严嵩一案牵连,接连熄火。

   这导致郑东流变得极为被动,此刻,阉党和清流党两分天下,皇上又突然昏迷,朱佑极太子监国。

   加上太子党,三方势力,错综复杂,隐隐有了稳定之势。

   如果在这三股势力稳定下来,那想要再对阉党动手,就又不知道要蛰伏多久了。

   于是,今天趁着朱佑极召集百官议事,郑东流发难了。

   “太子殿下,今天,我要状告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东厂督主曹正淳、锦衣卫南镇抚司都指挥使许显纯,勾结鞑靼人,贩卖军需,犯了叛国罪。”

   “依照大明律,犯叛国、谋大逆、谋反者,凌迟处死,诛九族。”

   “请太子殿下,依法办理,将此三人诛九族,凌迟处死,以正国威。”

   郑东流将笏板举过头顶,大声喊道。

   声音回荡整个金銮殿,百官皆惊,心中暗道:多事之秋啊!

   先是严党,后面是朱无视和景王,现在郑东流又对阉党图穷匕首见。

   若是朱佑极真对阉党动手,那朝堂之上,可就只剩下清流党这一个大党了。

   太子党刚刚成立,人数不多,还不足以稳固大局。

   此刻,朱佑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众大臣纷纷看见朱佑极,等待着他的回应。

   闻言,朱佑极缓缓将手中的奏折放了下来,看向郑东流和文武百官,开口道:“此事,还需要调查,不能草率处理,内阁首辅严嵩犯下大错,近期刚刚定罪,人心惶惶,此刻,再拿下魏忠贤、曹正淳和许显纯,堂而皇之的调查,我并不太合适。”

   “太子殿下,叛国罪乃是第一重罪,要抄家、凌迟处死的,此三人勾结鞑靼人,意图谋反,证据确凿,岂可因为担忧人心惶惶,就不处理呢?”郑东流据理力争,朗声道。

   “郑大人,本宫可曾说过不处理?”

   “本宫说了,不可堂而皇之的处理,你既然有证据,那就交由三司会审,待到处理结果出来后,本宫自会依法惩处。”

   “此刻,本宫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你且退下吧。”

   朱佑极挥了挥手,示意郑东流退回去。

   见状,郑东流脸色变了变,犹豫之下,他还是暂时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本宫,要宣布一件事。”

   朱佑极重新看向众大臣,从怀中拿出一份诏书,缓缓开口道:“这是皇上亲手写的诏书,孙公公,给诸位大臣念一念吧。”

   “是。”孙公公恭敬一礼,接过诏书,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奉太上皇遗诏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

   “四皇子朱佑极,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天意所属……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朕疾患固久,思一日万机不可久旷,兹命皇太子持玺升文华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决之。”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众大臣听着奏折的内容,纷纷交头接耳,神情微妙,似乎都在怀疑着奏折的真假?

   毕竟皇上昏迷多时,原先是在太后的支持下,朱佑极勉强成为代太子的,而此刻,朱佑极居然拿出了诏书,强行让自己转正了。

   这……

   这未免有些太着急了吧!

   虽然朱佑极转正的大势,不可逆,不过如此胡作非为,也未免太过了。

   文华阁大学士傅铁成忍不住了。

   他上前一步,举起笏板,朗声道:“殿下,皇上昏迷多时,尚未苏醒,敢问这封诏书,真的是皇上亲笔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