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我的房子没穿越

第101章 天然基因工程

我的房子没穿越 粤肇镛正 2084 2024-05-28 21:08

  李修杰给肖晓悦解释“荣耀计划”,规划了一下需要达成的条件,同时给了她9种划时代的科技计划。

   例如智能脉冲磁场铠甲,全息脑波头盔,5D全感仓,仿零重力发生器……

   并且将自己大部分财产都转移到肖晓悦的名下。

   交代了去照顾他的爷爷。

   其实根本无需直接与肖晓悦说明,只需要小爱操控脑控晶片,她就会像工具人一样给李修杰做事,并且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被控制。

   只不过李修杰还是希望自己面对的是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机器。

   回到修仙界,此时李修杰已经不怎么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锻炼了。

   身体达到李修杰这个强度,什么运动,招式……任何剧烈运动都已经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

   跑步?如今让李修杰跑十万八千里,也不会感到疲惫。

   外练的初期,是通过重复的动作训练,刺激身体,吸收养分,慢慢变强。

   变强之后就负重,利用磁感,或者像龙珠一样制造100倍,1000倍的重力室锻炼。

   反正只要不断运动训练,就能不断变强。

   但,这种想法是一种谬误。

   普通人类锻炼加强身体,原理就是超量恢复,但这样的训练效果,对于李修杰来说,太低了。

   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还不够吃一碗强化电饭锅的白粥来得有效。

   李修杰本来还准备造一台电磁脉冲训练仪器,利用电磁脉冲刺激身体的细胞,通过消耗细胞的能量和破坏细胞的结构,让其吸收养分重组,这样不但达到锻炼效果,还能慢慢调整生理结构,慢慢趋向完美。

   但现在不用了,李修杰自己本身就能发电。

   他细胞中蕴含的电能,可以让他释放高压电,能产生磁场,可以发出电磁脉冲,利用磁爆使得空气变得稀薄增加移动速度,与引力互斥达到漂浮空中的目的……种种用途,妙不可言。

   而现在则可以利用电磁脉冲锻炼。

   当然,这种锻炼方式的最大前提是恢复能力够强,摄入的营养足够,才可以尝试,否则随时丧命。

   通过不断的‘破坏’与‘重建’,加强细胞的能量与强度,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是最容易实现的基因工程。

   无需基因药物,只需用生物进化的本能,就可以迫使基因进行自己进化。

   在不断的重复破坏中,迫使基因去改变,去适应这种破坏,或者说抵抗这种破坏,渐渐地把身体催向更加高效、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其实这种原理也很简单,就像工人、农民手上起茧的道理是一样的。手掌用多了,不断的摩擦、角质层不断磨亏,人体的基因就会产生防御机制,让身体去更符合这种行为的生长出茧。

   正所谓破而后立。

   现在这个阶段,李修杰可以让每个细胞破坏30%左右,并快速的恢复

   通过千百万次的破坏与恢复,他的身体也开始产生了许多变化。

   譬如他的肠胃在体内占的面积越来越小。

   由于消化系统的升级,消化能力的提高,已经不需要把食物长时间逗留在体内,所以在不断的‘破坏’与‘建设’之中,胃部变得只有之前的12的大小,位置也下移到接近肚脐附近,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的消化器官也缩小12,给其他的器官腾出更多的空间。

   普通人要是这样的消化系统结构,估计早就凉凉了。

   但他的消化能力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高效,一口饭吃进肚子里,在经过消化道进入胃部的这段时间,就已经开始把食物分解分。

   在到胃部已经全部分解为糖、碳水化合、维生素、氨基酸等等人体所需的养分,同时吸收得七七八八,肠道做最后的吸收和残余物的储存。

   消化系统强大到,可以让李修杰一边吃饭,一边蹲厕,只要食物够多,他可以一天从一个100斤的瘦子吃到300斤大肥佬,用肉眼可见的速度长胖。

   同时他也可以通过体内的产生的电磁脉冲,消耗能量,把脂肪转化为更高级的能量储存在身体各个细胞中,一天从300斤变回100斤的瘦子。

   除了消化系统,变化最大的就是心脏和肺。

   首先心脏变大了3倍,位置也来到了正中的位置,心脏跳动带来的动力比1000千瓦的泵水机还要大得多,如果李修杰控制心脏全功率跳动,身体三米范围内都会产生强大的震荡,如果普通人在旁边,三十秒就被震碎内脏,十分钟骨头也被震裂,一小时后变成一堆废血烂肉。

   肺部增大了一倍,多出来的空间让李修杰拥有像鸟儿一样的双重呼吸。

   人类一呼一吸,只有吸入的动作才能吸取养分。而李修杰每作一次呼吸活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呼吸效率大增。

   如果此时把李修杰解剖,他内部结构会惊呆所有的生物学家,人类不可能拥有这样的高能体。

   当然,地球上一般意义的手术刀已经不可能切开李修杰的皮肤,除非用水刀,激光切割,才可以勉强剖开他的身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