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朕又突破了

第207章 伐赵,战阵,先天灵根【周一求票】

朕又突破了 老告 2173 2024-05-28 21:28

  秦王三年春,王翦父子,樊於期,分兵三路,联袂攻赵人邱阳,谷城等地。

   但秦军起兵以后,采围困之势,并不急于正面对垒。

   王翦丝毫不急,蓄势以待。

   直到第十八天,一支三万人的秦军,由杨瑞和为统帅,趁王翦围困邱阳,谷城等地的时机,奇袭赵地边城剫(du)邑。

   杨瑞和所率秦军,皆由老卒组成,身穿秘文甲,手执秘文兵戈,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奇袭攻下剫邑后,在赵地一路南进,连战连捷。

   三日时间,竟连取赵人四城,破开赵人边境防线,直插赵人腹地。

   孤军深入,本是兵家大忌。

   若被人合围,必败之,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孤军深入也要分情况,秦军外有王翦屯重兵以做支援,且深入敌境的乃是秘文秦军,雄甲天下,兵锋无双。

   杨瑞和还随身携带了一只吞空葫芦,内部备有粮草,自给自足。

   故而杨瑞和所部才能深入赵境,纵横睥睨,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狠捅了赵人一刀。

   适时李牧居城而守,尚且能够稳住,不为所动。

   赵王赵迁却被秘文秦军的精锐程度,在赵境的推进速度所惊。

   当年匈奴攻赵,也曾深入赵境数百里,但那是李牧故意放进去的,且匈奴人进入赵地,是凭借游骑战术,四处扰袭,很少敢正面攻城。

   这支秦军入境,却是稳扎稳打,每一次都是破城的硬仗,皆胜。

   赵王每听到一城被破,惶恐便增加一分。

   赵迁和其父赵偃一样,当得知杨瑞和部三日连破四城,遂一日间连下数道诏令,召李牧出城迎战,以阻秦军兵锋。

   李牧迫于形势,果然在四月末出城,和秦军交锋。

   双方在旷野上拉开军列,正面对垒,杀声震天。

   从高空中看,两军兵马,皆披甲执锐。

   数丈长的长戈,倏然前刺。

   进攻退守,整齐划一。

   秦军数万人列成方形滚轮阵,绞肉机一般层层递进。

   王翦最善长的就是以无敌的兵锋,携大势,正面摧毁敌军。

   此时他以每万人为一队,又在每万人队中,划分出五个两千人成为小队。

   每支队伍里,再以五人为一伍,相互配合。气象磅礴的万人队中,又不失精妙的局部阵列变化,灵活异常,相互支援。

   整个秦军队列,气象森严。

   但赵军亦不示弱,在秦军多次冲击下,队形丝毫不乱。

   忽地,於两军对垒中,秦军后方响起低沉震耳的鼓声。

   正在冲杀的秦军,闻鼓声而变化,阵列交错。

   他们将近人高的盾牌前压,秦军则躲在盾牌阵后以长戈前指。

   整个阵列前方,用盾牌形成了一个平面,如同一座重山般压向赵军。

   此为移山阵。

   阵势随着鼓声而变,逼迫赵军随之变阵以应对。

   两军对垒,亦如高手交锋。

   王翦和李牧利用军阵过招,攻防间,进退自如,叹为观止。

   两军皆是队形穿插,以兵戈和盾牌配合。

   守时密不透风,攻则无坚不摧。

   秦军步步前逼,赵军则大多时候处于守势。

   杀!

   喊杀声中,兵戈刺穿甲胄的摩擦声,让人不寒而栗。

   后阵,王翦倒提长戈,目光瞬也不瞬的注视战场。

   “将军,赵人已露败相,末将率人上去冲杀一阵如何?”樊於期急于立功。

   秦之横扫天下的机会已经来了。

   在未来几年攻伐五国的战役中,谁能立下大功,便能名垂千古。

   樊於期心头火热。

   王翦眼神锐利的扫了他一眼,心下蓦然想起赵淮中的叮嘱,在赵淮中的计划里,攻赵,乃至未来的伐燕之战,樊於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大王另有考虑,已在为伐赵之后做准备和布置…”王翦暗忖。

   既然樊於期在赵淮中的布局中很重要,王翦便不吝指点,道:

   “这支赵军,长年与匈奴,与我大秦,与燕人交锋,转战天下,皆是李牧麾下悍卒,战力分毫不输我秦军。

   眼下我们虽然略居上风,但只是占了兵戈锐利,甲盾坚固的优势。

   要击溃赵军,时机还未到。”

   樊於期耐着性子点头:“吾亦知道,赵人确是兵锋不弱。

   但赵人国力日渐衰退,我大秦却兵强马壮,甲戈无双。

   两军对垒,拼的不仅是兵将,还有储备,士气,赵军早晚必败在我军手里。”

   王翦赞扬道:“说的好。”

   樊於期以崇敬之色注视王翦:“大将军成就兵圣之位,战力惊世,若出手可能直接破开此城?”

   王翦失笑摇头:“你太小看两军对垒了,且不说李牧修行不在我之下。

   单是这两年天地气息不断增长,不仅是我人族强者层出,兵员的战力亦在不住递增。

   数年前,凭借军阵之力,万军相合亦未必能击杀圣人。

   但如今,万军齐出,共聚其力,已能力斩圣人。

   蒙骜将军在西线,便以军阵共聚其力,杀过不止一位妖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