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谋的策略,可以写一本不下百万字的大作,所有的阳谋都有一个一致的特点,不怕被敌人知道,有如把所有的策略像棋子一样,放在棋盘之上,明明白白,坦坦荡荡,就放在你面前,规则也好,棋子也好,你都一清二楚,然后用一记绝杀,让你瞠目结舌,想都没想到会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死地之绝境,前有狼,后有虎,进无可进,退无可退,实在是一个绝招!这才是阳谋的最厉害之处,杀人不在于将你杀死的那一刻,而是在杀前你已经知道了所有的手段都是徒劳,无法逃脱被杀的命运,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围魏救赵只是阳谋的经典一例,史上可以作为阳谋典范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东汉末年,天下纷争,诸侯并起,汉室衰微,那末代皇帝汉献帝竟然居无定所,流离失所,陷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这可是一代帝王,沦落至此,历代汉朝皇帝,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汉光武帝,哪一个泉下有知,不是气得冒烟,可诸侯都在忙着抢地盘,瓜分天下,谁会想起来管这位没落的皇帝,毕竟那是烫手的山芋,接在手上,管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粮为自己找了个祖宗,不管也不是,毕竟那是汉朝天子,普天之下还没人敢贸然称帝自立,大家都是汉家的臣子,若是谁对汉朝天子不好,必定有人借此名字出兵征伐,所以天下诸侯唯恐避之不及,没人想着去管那可怜的汉献帝。
这个时候,一代枭雄曹操却与天下诸侯想法都不一样,在谋士的一番分析之下,曹操拟定了自己的战略,即是那句名流千古的名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他的策略中,天子并不是汉家没落气运的象征,更不是一个拖油瓶,而是汉家留下的一个活着的遗产,全天下的诸侯们,这位皇帝,你们不是不敢碰吗,生怕触了霉头,又不敢取而代之,生怕顶着不臣谋逆的帽子,被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董卓的下场大家有目共睹,由此可见这种想法的危险性。
但曹操生性喜欢棋走险招,无论是借献刀暗杀董卓,还是招义兵陈留起义,哪一个都是杀头抄家的罪过,曹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做世人未曾做过的事,所以才成就了他一世枭雄的千古霸名!
为什么一个没落天子值得去挟?曹操看得很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莫有不从,不从者,则以天子之名征讨,名正言顺,出师有名,可以说在道义上已经占据了高地,号令天下,能够得到的响应必然多余那些不臣之人,不义之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当然,这个策略最厉害之处在于,天下名正言顺的天子,只有汉献帝一个,曹操抢走了之后,袁绍之流则无法再扶持一个假冒的天子出来,也就是说,他们无论是称臣于曹操的天子,还是不臣,都只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而有利于曹操的势力扩大,这即是阳谋的力量,一旦天子在手,将让你进退无路。
这还不是历史上最厉害的阳谋,还有一个阳谋,让你彻底无计可施!
古代的帝王之家,只有权力,而亲情在权力面前,微不足道,为了夺取权力,可以父子相残,兄弟相杀,阴谋不断,诡计频出,但是阴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而是阳谋,更直接明了的将问题给解决掉了,其中最千古流传的第一阳谋就是推恩令。
当年刘邦取得天下之后,就开始了分封赏地,于是,在各地就有了一个个的藩王势力,严重的影响了皇帝的权力的集中。对此,之后的几个皇帝都在想着如何将那些人的权力再一次收回来。可以封赏容易收回难,虽然是皇帝,但是藩王那么多,如果一下子突然动了他们,很可能会使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甚至是引起造反。汉景帝时期,就是因为削藩,直接就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后平定了,可是削藩也没有成功,还白白损耗了国力。
到了汉武帝时期,藩王势力已经达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诸侯势力不仅土地面积极为辽阔,而且实力雄厚,往往不听从朝廷的调遣。
于是,主父偃就为汉武帝想到了一个计谋,那就是命令诸侯不再仅仅传位于嫡长子,对于那些次子、庶子等也要进行分封,不论几个儿子都要有封地,美其名曰“推恩令”。推恩令的理念其实是贾谊《治安策》思想的翻版,贾谊曾说过“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惜他年少早逝,一代英豪,否则在历史上的威名要比现在至少出名十倍,世人再提起谋士,想到的不是诸葛郭嘉,而是贾谊!
结果当这个消息出来以后,举国欢腾!因为那些庶子数量相比于嫡长子来说可就太多了,虽然家族势力庞大,可是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只能干瞪眼,推恩令一下来,他们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庶子竟然也可以有封地了,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皇帝真是英明啊!
而诸侯王们却懵了,朝廷的目的他们再明白不过了,可是他们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一点上,如果不同意,那些次子、庶子就会联合闹起来,把自己搞掉。如果同意了,自己的妻妾那么多,生出来的儿子就更多,那自己的土地就要被分割成几十块,这就相当于把一个拳头分为了几跟手指一样,不仅是权力被分开了,实力更是瞬间跌落。而这还没完,因为他们还会继续生儿子,然后再继续分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