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10章 我是方孝孺?不!我是王莽。

  感谢“?∧?”“祥瑞969”“猫味樱桃汁”“喜欢临武鸭的温德尔”“熊山道的冷厉”“逍遥春秋笑长生”“客客气气的凯莉.达克 ”“喜欢葵树子的烈如风”几位大佬的打赏。

   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

   ——————

   【假如方孝孺不是臣子而是皇帝,那大概也会被网友戏称为穿越者。】

   【毕竟上一位如此理想化复古的人叫做王莽。】

   ————

   浙江浦江县。

   宋濂此刻是目瞪口呆,若是之前听后辈讲方孝孺辅佐建文帝又被朱棣杀害是既喜又悲的话。

   那此刻就是无言以对。

   这孩子好学、聪明,通读儒家经典。

   怎么会和王莽一样?

   他应该……可能……或许没有这么傻吧?

   方孝孺倒是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对着老师行礼说道。

   “天幕降世,能被后辈铭记足矣。”

   “或许是我学问还没做到家吧,才被后人说成王莽一样的人物。”

   “我应该谨记孔圣教诲:每日三省吾身。”

   宋濂只觉这孩子怕是想差了,你难道没有听见后辈说诛你十族的话吗?

   即便是谣言,最差也是灭了族。

   若真是十族,这第十族该不会是我们吧?

   ————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大佳何镇人。

   父亲方克勤,洪武年间曾任山东济宁知府,奉公守法,入《明史·循吏传》。】

   【少年聪慧,江湖人称“小韩愈”。】

   【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嗯,很早就有匡扶天下的理想】

   【他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

   仆人将情况向他报告,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食九次,贫穷困扰何止我家啊!”】

   【嗯,很崇拜古人。】

   【仿佛就像玄幻小说一样,最厉害的道法一定是上古的,仿佛时代从未进步反而越来越差。】

   【方孝孺对周朝的幻想就仿佛我对白月光的幻想一样。

   身材好,说话轻声细语,一颦一笑都那么的动人心弦。】

   【他对周朝的幻想也是这样,人人有田种,没有强权的君王,大家过的都很好。】

   【而为什么周朝那么好?

   我大明这么差?

   方孝孺的回答:因为我大明没有像周朝一样实行周礼和井田制。

   人人有田种,所以不会有老朱这样的人被压迫得受不了,造反搞事。

   因为没有强权的君王,所以不会有老朱这样的人掌握超级权力,大肆杀戮官员。

   而人人有田种,怎么分配?

   方孝孺答:井田制。

   没有强权君王,民间谁来管理?

   方孝孺答:民间宗族。

   而宗族关系如何架构?

   方孝孺答:周礼。】

   ————

   宋濂摸了摸方孝孺的额头,这孩子也没感染风寒啊?怎么把脑子烧坏了?

   上一个准备复井田行周礼的叫王莽,虽然他是儒家出身,都被我们骂成乱臣贼子了。

   这孩子怎么这么想不通,和王莽学?

   ——

   大秦 咸阳

   嬴政感觉自己听错了。

   这明朝不是距离我大秦一千多年吗?

   井田制在各国征伐的时候就已经不实用了。

   这是六国最愚蠢的君王都知道的道理。

   怎么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觉得井田制很好?

   【而关于他想复井田制的出处是以下几本书。

   方孝孺文集里有一篇《与友人论井田》。

   这个友人是王叔英,后来还劝阻方孝孺并反对推行井田制。

   方孝孺在《与友人论井田》中把反对推行井田制的同僚、朋友一股脑的划为一伙儿,称为流俗人。】

   ————

   浙江浦县

   此时的学堂越发沉默。

   方孝孺!

   你了不起!

   你清高!

   就你聪明,我们都是流俗人。

   【第二本是《逊志斋集》是方孝孺死后由门生及有心人收录整理出来的,尽可能收录了他死之前的文章,上面的《与友人论井田书》记录于本书第十一卷。

   大部分内容创作于洪武朝,还有不少是作于受重用期间的建文朝。】

   PS:逊志斋集番茄就有原文,大家自己搜,下面关于这本书的原文记录能不放的就不放上来了,太长了。

   【第三本是《宗仪》又称《宗仪九首》是方孝孺为族人制定的族规诫语。

   序言之外全书共分为九章:《尊祖》《重谱》《睦族》《广睦》《奉终》《务学》《谨行》《修德》《体仁》。】

   【但请大家注意,自下而上叫革命。】

   【自上而下叫改良。】

   【但很显然改良就办不到平均分配,一定要让某一部分得到利益,改良才能继续下去。】

   【上一次自下而上、天下大乱的最终结果就是老朱上位疯狂压榨江南地主士绅阶级。】

   【但江南地主肯定不干,老朱压榨我们,你老方可是我们江南胶己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