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22章 华山论剑?不!铧山之战。

  感谢“爱吃白菜炒鸡蛋的青祖”“爱吃香椿炒豆腐的嬴政”“晚食”“万碎!万变之主!⊙”“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予你同行2015 ”“两只老虎maple”的打赏。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李景隆和朱棣相比之下是很差,但和明末某些人一比真的是神仙级别的人物。】

   【明末明军和女真八旗小规模作战打的是有来有往,结果一到大规模作战就趴窝……】

   ————

   【朱棣乘胜追击,又追到了老地方月漾桥,在此地光杀伤和落水而亡的南军就有数万。】

   【除了辽东、山西骑兵能保持成建制撤退,其他即便是立国之本的淮西军团在名将郭英的带领下,也不可避免的发生溃退。】

   【徐凯率领军队向东撤回沧州。】

   【郭英,平安,吴杰,撤回真定大本营。】

   【很多人感慨此次内战导致明初大量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和年富力强的名将包括新生代将领的大量死亡。】

   【可你们似乎忘记感慨一下无辜的百姓。】

   【河北即便再人烟稀少,那也是有人,姑且我们暂时认为朱棣可以完全约束手下将领,毕竟他们此时是胜利者。】

   【那一些不成建制的溃兵呢?】

   【那在各类攻城战之中你来我往的情况下呢?】

   【百姓何其无辜!】

   ————

   大明 北平

   朱棣默然无语。

   “老和尚,你说后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既能人人读书识字,既有人感慨内战对国家的损伤,又还能记得那些百姓。”

   道衍和尚捏着手中的佛珠,摇头不语。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也是连连摇头,不知是在感慨百姓之无辜还是那大量将领精锐的死亡对大明造成的伤害。

   本是朱棣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本该大笑得到夸奖。

   可看了看台下那些被提到名字的武将,朱棣还是紧了紧自己脸色,拱手行了个礼。

   武将也是神色自然回礼。

   就是不知,日后见面又当如何?

   ————

   大唐 贞观

   李世民也是感慨颇深:“是啊,百姓何其无辜。”

   “因朕玄武门之变,那突厥乘势南下死伤的百姓士兵何其无辜。”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种情况便是头铁的魏征也不会开腔说话。

   这话,陛下可以说。

   臣子不能搭腔。

   ————

   大汉 后元七年

   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文帝刘恒让宫人将自己扶起来,又对在身旁服侍的太子吩咐道:“朕死以后,后宫中的妃嫔们,依照品级,从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遣送回家。”

   “令天下官员百姓哭吊三天后就都脱下丧服,也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喝酒和吃肉。”

   “给应参加丧事哭吊的人发丧服,都不要光着脚。”

   “孝带不要超过三寸宽,也不要在车辆和兵器上盖丧布。”

   “也不要调发百姓来宫中哭吊,应在殿中哭祭的人,就早晚各哭十五声,哭够十五声了就停止。”

   “棺材入土后,宗室亲戚原来穿九个月丧服的改为穿十五天,五个月的改为十四天。三个月的改为七天,服丧时间满后就脱掉丧服。”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帝崩,百姓恸哭。

   ————

   【而即便朱棣此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也只能和朱允炆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无他,朱元璋留下的帝国有很多本钱支撑着。】

   【这一战,李景隆从后续他收拢了十多万溃兵再加上其他成建制半建制撤退的部队。】

   【南军这次至少损失战前一半左右的军队。】

   【即便是推荐其的黄子澄也是:请斩李景隆。】

   【建文帝没杀,很多人说建文帝太妇人之仁了。】

   【其实如果你还记得皇明祖训关于皇亲国戚的处罚就知道,不可能杀的。】

   【朱允炆即便削藩,也是找了理由将藩王或囚禁或贬为庶人,朱柏是自杀。】

   【那他就不能杀李景隆,其次,李景隆打了败战你就直接杀了?】

   【李景隆好歹也是皇亲国戚中的一员,连这也杀?那万一前线的觉得自己打不过朱棣,反正都是死,不如投了朱棣。】

   【怎么办?】

   【历史不能单纯的看,要连贯起来。】

   【皇明祖训的问题就贯穿了整个明朝……】

   【朱棣造反上位想证明自己是正统所以处处拿皇明祖训说事。】

   【朱允炆才登基,还没建立自己的威信,他只能偷偷摸摸的干,他要是真大光明的干……那投靠朱棣的武人会越来越多。】

   【朱允炆即便再不信任武将,再想削弱勋贵势力也该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把武将逼到朱棣那里去。】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心平气和,不置可否。

   说呗,无所谓,从讲始皇你就开始抨击咱,没事,咱已经习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