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第591章 谁是主攻

  鳌拜之所以训斥沛纳海,主要是因为沛纳海对行军方向提出了一句疑问。

   如今华夏人民军带着外籍军团,从东西两边同时攻击。

   沛纳海的建议是按照鞑子太祖皇帝的打法: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他主张不要分兵,先穿过大凌河牧场,直奔锦州府城。

   若是华夏人民军还没有打到锦州府,那就继续向南,在宁远州与华夏人民军的西路军决战。

   宁远州本来就是鞑子的重点防守区域,那里还有驻军一万五千人,设了一个都统镇守。

   双方合兵一处,能有更大的把握歼灭华夏人民军。

   然后,再原路返回,穿过大凌河牧场。

   或是海城,或是辽阳州,肯定来得及阻挡北上的华夏人民军东路军。

   沛纳海的这个法子提出来后,得到了大多数将领的支持。

   甚至鳌拜麾下的镶黄旗和汉军八旗,都有将领认同这个提议。

   但是,直接被鳌拜否决了。

   理由也无法反驳:华夏人民军的进攻速度众所周知。

   若是在西线僵持不下,东线的华夏人民军进展神速,直接打到了盛京。

   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鳌拜一句话,问的在场所有人哑口无言。

   沛纳海刚想反驳,就被鳌拜借着“不顾陛下安危”的制高点,一顿骑脸输出。

   到最后,甚至连要军法处置的话都说出来了。

   可以说,沛纳海被怼的毫无面子。

   等到沛纳海被鳌拜赶出帅帐,鳌拜才意气风发的对着众人说道:“分兵!”

   “必须分兵!”

   “否则一旦盛京不稳,你们所有人都要跟着陪葬!”

   还能说啥?

   众人只得唯唯诺诺。

   当然,鳌拜真的有这么好心,担心大象皇帝福全的安危?

   他只是耍了个小心思,不想自己的人马受损失罢了!

   对于沛纳海的建议,鳌拜也觉得很是合理。

   但,对于鳌拜的人马又没有什么好处,鳌拜为什么要采纳?

   所以鳌拜调整了沛纳海的方案。

   镶黄旗人马带着大部分汉军旗的人马,继续向南前往辽阳州。

   赶到辽阳州之后,向南推进一百里坚壁清野!

   把所有百姓、物资和人马,集结在辽阳州坚守。

   一旦东线华夏人民军赶在前面,推进到了辽阳州附近,务必要钉死在辽阳,等待救援。

   至于鳌拜和沛纳海,则是带着蒙古各部联军、两白旗和正蓝旗的人马,一共十四万人马全速赶往锦州府。

   如此一来,十四万大军中,只有一万是鳌拜的嫡系人马。

   即使和西线的华夏人民军发生鏖战,鳌拜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在场的将领们并不是傻子。

   两白旗和正蓝旗的人,立刻变了脸色。

   只是连正白旗旗主沛纳海都被斥责了出去,也没人敢出头反驳鳌拜。

   于是,大军开始按照鳌拜的意思,兵分两路。

   ......

   绥中县城。

   外籍军团以牺牲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彻底攻占了绥中。

   阿基库很好的执行了陈昊的命令,把外籍军团的所有人,头盔都漆成了红绿两色。

   一三五师选择了红色,第二师和第四师只能选择绿色。

   当陈昊站到营地里,看着一片绿油油的头盔时,总觉得哪儿有点儿别扭。

   但是既然已经成了事实,陈昊也就不去管他了。

   前出侦察的战士们已经回来了。

   他们用无人机,把鞑子的动向查探的一清二楚。

   陈昊看到大部队朝着西线而来的时候,顿时哈哈大笑。

   没想到鞑子真是会挑对手,第一战选择了硬刚西路军。

   “加快攻击速度,咱们去锦州给这群鞑子,准备好坟场!”

   双方不约而同把锦州府,作为了主战场。

   第一军军长赵得柱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他甚至主动去给梅冒兵和王大彪发电报,通报了鞑子的动向。

   只是那字里行间,小人得志的嘴脸,便是隔着电波,梅冒兵和王大彪也能感觉到。

   “这丫的......”

   梅冒兵气的吹胡子瞪眼。

   当初攻打京城的时候,他们就没捞到主攻。

   这次竟然又被赵得柱截胡了,梅冒兵当然心里不爽。

   王大彪心眼子多,他眼珠一转,嘿嘿笑了起来:“梅军长!”

   “别急嘛!”

   “稍安勿躁!”

   “我有办法!”

   梅冒兵一愣:“你有办法?”

   “你可别忽悠我!”

   他转念一想,赶紧摇头道:“老王!”

   “我知道你和陛下关系好!”

   “但是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是陛下当初定的计划!”

   “虽然咱们有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跟着,但也不能让他们把咱们运到对岸去!”

   “那样虽然截胡了,可也犯了大错误了!”

   王大彪苦笑道:“我的梅军长!”

   “你觉得我是会违反纪律的人?”

   “陛下的话,我敢违抗?”

   梅冒兵一脸疑惑:“那还能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