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23章 去看刘伯温

  此时的东宫。

   马皇后、太子、老朱三人都在,而且才刚刚吵过了一架。

   老朱怒道:“咱就不明白了,咱是哪里不对,派堂堂宰相,亲自去看刘先生还不够好么?”

   “当初,咱让刘先生做右相,他自己不肯非要回乡隐居。”

   “咱让胡惟庸当了右相,他又有诸多话说。”

   “敢情,咱这个皇帝,做的事,说的话全都是错的,只有他才是金口玉言,才是对的?”

   他当然知道刘伯温和胡惟庸不合,可是他也十分地自信。

   因为他觉得胡惟庸这个家伙,在自己的眼皮子下,是绝对、万万不敢对刘伯温如何的。

   难不成,他还敢和太监相互勾结不成?

   “重八,你明知道胡……”

   马皇后的话还没说完呢,就见李谨进来通报道。

   “陛下,娘娘,太子殿下,顾御史到了。”

   闻言,老朱看向大儿子。

   “他来做什么,你叫的?”

   他可没叫御史过来。

   朱标点点头,然后看向李谨道。

   “叫他进来。”

   这还是顾晨第一次见到马皇后,和他想象中形象倒是差不多。

   威严中带着些慈爱,看着慈爱却又不失威严。

   总结:很有国母的风范,怪不得从正史到野史,从来没有一个人黑过她,黑也只从脚下手罢了。

   “臣,御史台顾晨,见过陛下,娘娘,太子殿下。”

   不知道这次叫自己来,又是有什么事情。

   想想看,好像自从参了老胡小妾的弟弟开始以后。

   自己的好日子貌似就已经到头了,鱼也摸不成,成日被老朱家奴役,想想也很是惆怅啊。

   “顾晨,诚意伯病重,陛下让胡相携太医前往,唯恐不重视,可为了周全,孤想让你随胡相一同前往。”

   “你可愿?”

   不是他朱标多心,实在是他不放心胡惟庸的为人。

   老朱这才明白儿子的意思,不过倒是也没有说什么。

   确实,谁知道老胡会不会突然失心疯?

   还是有个刚直不阿的御史看着,方才能够放心啊。

   “你就是顾晨?”马皇后听父子两人,说起过此人的名字,便嘱咐道:“你是韩宜可得徒弟,想来人是正派的,可一定早看好了才是。”

   她也不知为何,总是觉得会有人迫害刘先生。

   “是,陛下,娘娘,太子殿下,臣遵旨。”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再说了,不管怎么说,他也没有拒绝的胆子啊。

   胡惟庸啊胡惟庸,你可真是我顾晨的灾星。

   难道就没有什么法子,能离这个大灾星远一些么?

   要说这刘家,可谓是满门烈性子的人了。

   刘伯温就不用说了,清高,那是满身的傲骨了。

   他的儿子,刘链也是。

   他爹死了以后,老朱就给了刘链的官做,历任考功监丞,监察御史,还有江西右参政,可见老朱是想大用他的。

   他为人刚正不阿,可惜,却在当官两年后受到胡惟庸党派胁迫,他便堕井而死,享年三十二。

   他还有个弟弟,叫刘璟,刘链死了以后被老朱任阁门使,后来任谷王府长史,后建文元年,随谷王回京。

   给朱允炆出计策十六条,可惜朱允炆一条也没采纳,后来李景隆兵败,他就归隐乡里。

   朱棣登基以后,叫他回来继续当官,然后被拒绝了。

   朱老四是什么人?

   你敢拒绝他,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朱老四让人把他抓到京城,把他给关了起来。

   可能是想着关一关,他就可以想通然后给自己办事了。

   可惜,他选择自缢而死。

   到了刘链的亲儿子长大以后,便学乖了很多。

   他开始收敛锋芒,死活也不肯踏入官场半步。

   可以说,这刘家满门,是成也个性,败也个性。

   若不是这身清高的个性,他们也不会被朱元璋看上。

   可若不是太清高的个性,也不会死的那么快。

   过刚易折啊!

   韩国公府。

   “老师,您说上位这是什么意思,看刘伯温就看刘伯温吧,怎么还让一个跟屁虫看着呢?”

   难不成,陛下是不放心自己,觉得自己会对刘伯温下手。

   李善长是洪武四年退休的,虽然人已经在家听曲钓鱼搂美人,可他耳朵眼睛确实灵得很。

   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他全部都心里门儿清。

   “上位这是怕你对刘基动手,你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

   老李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嫉妒有才华的人。

   像刘伯温这种人,他一向就不怎么喜欢。

   况且两人还因为杨宪结了仇,他自然巴不得他不好过。

   “不敢欺瞒老师。”胡惟庸倒是坦诚,后又笑道:“只是上位这个态度,学生便在想……”

   要不然再等等?

   别被御史台咬着了,到时候可不好脱身呐。

   “你可是堂堂的相爷。”李善长看着湖里的鱼,笑着道:“若是想麻痹一个御史的眼睛,那还不简单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