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73章 御史守则

  某晨:“太子殿下还真有先见之明,历史上的朱允炆可不就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吗?”

   只有讨老朱欢心的女儿心机,却没有操控天下的帝王手段。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么好的开端,换阿斗来了也能苟下去,偏偏他四年就……

   恩。

   这句话的妇人,指的其实,并不是什么女人。

   而是鲁哀公说自己从小被娇生惯养,所以没有吃过任何苦,还在仆人的哺育下长大的人,并非贬义。

   后来又被陈后主、南唐后主用过,才被人们觉得理解成,贬低其母的能力不够的意思。

   虽然,但是,这确实是事实。

   但凡朱允炆,当时选择听那谁的话,头一个削燕藩,直接打得人家朱小四一个措手不及。

   他那把龙椅,也能坐的稳当,不至于落得那样的下场。

   好歹也是老朱亲手教养了几年,怎么会教得这么菜呢?

   不过,现在老朱既然想通了,想要在福建搞海贸。

   这对自己,对百姓,可都是大好事一件啊。

   整顿当地政治,检举不合格官员,为开海做好准备,确确实实,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你总不能,让外国友人,看到一片混乱的大明吧?

   作为天朝上国,面子功夫还是要做好的。

   否则人家只会觉得你弱,弱,人家就想欺负你。

   这事其实不好办,知道现在的福建是什么情况吗?

   明朝初年,福建军队的纪律涣散,官吏们贪污腐化,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并时而反抗。

   那里离应天远,老朱要操心草原还有朝堂的事,自然是没空腾出手来整治。

   这会儿都洪武十五年了,那里还是看样子。

   这会儿必须要用着了,才想起来整治当地官吏军队。

   至于为什么要在福州大搞特搞,江浙靠海离京近不是更好吗?

   当然不行,江浙还算富庶,不搞海贸日子也好过。

   福建那一块就不行了,那地方不开海百姓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而且,总不能好事都给江浙占了吧?

   所以啊,老朱决定,先把福建的商贸给搞起来,让那里的老百姓的日子先好过起来。

   然后,再渐渐开别的港口,徐徐而图之。

   顾晨倒是也认可这个想法,这贫富差距太大,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本。

   平衡贫富差距,就是也是稳定社会的一环。

   老韩对顾晨也很尽心,刚得知皇帝的想法之后。

   这就把他拉过去培训、回忆御史守则了。

   “光曦五年不当御史了,规矩怕是早忘得差不多了吧?”

   既叫他一声老师,那他自然要负一辈子责任。

   老师提醒了,他依旧犯错,那是学生的不对。

   可老师没有提醒,学生犯错,那就是他愧对这生老师了。

   顾晨忙道:“老师,学生没忘,学生都记在心里了。”

   掉脑袋的规矩,他怎么可能会忘呢?

   闻言,韩宜可欣慰地捋了捋胡须,然后开始提问。

   “好,来,我问你。”

   “御史到了地方上之后,都要注意那些点,什么事不能干?”

   他就怕这孩子把规矩给忘了,到时候又给陛下收拾一顿。

   当老师的,心疼啊!

   “回老师的话。”

   顾晨当然没忘,甚至还能把这规矩倒着背。

   “不可让地方官员出城迎送,不可以带家眷出行。”

   “不可铺张,就算巡按福建算是大差事了,可也只能每人带两名书吏,期间的吃喝一定要从简。”

   “不和地方官吃饭,不喝他们的茶,不收他们的礼。”

   “衣食住行自行垫付,存好票根于户部报销。”

   “在地方上有遇亲、友、仇者,御史应当立刻回避,不可假公济私,或公报私仇……”

   嗯,说白了,还是清廉和公正。

   见他说的清楚,韩宜可很满意,却还是要尽职尽责嘱咐。

   “你们巡按到达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要审录罪囚,对已经结案的案件,要全部重新再审上一遍,平冤平反。”

   这事于谦也干过,他当初在巡按江西的时候,就给当地百姓平反了不少冤案,颇有政绩。

   “第二件事,巡察军队,听说福建如今的军队很是糜烂不堪。”

   “还有强抢民女,逼得百姓叫苦连天频繁起义。”

   这事就不太好干了。

   那些都是跟着老朱打天下的勋贵,脾气一个比一个不好,工作也不好开展,少不得被为难。

   当然,作为皇帝派出去的钦差,生命危险还是没有的。

   “第三,就是审查税收,这个你在定远县时干过,倒是也不难,却也要注意当地的税率。”

   “我听说,朝廷现在不让出海打渔。”

   “可那边许多的地方官,除了收人田赋税以外,居然还在收人家的渔税,还有抢娶人妻女抵债的。”

   这就太过分了,老朱规定,当百姓因为吃不起饭卖儿卖女的话,官员应该补贴,还要为其赎回家人,让他们团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