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133章 生命诚可贵,贪赃价更高

  洪武十七年,十一月,魏国公徐达回京养病,帝亲至国公府抚慰不说,还在国公府用了午膳。

   而且,老朱今年终于没有来顾家,而是去了魏国公府吃饭,让顾晨难得在应天过了个清静年。

   “看来还是老兄弟好啊。”

   朱土匪不来,顾晨心情好得很,就是心里有些想念自己的好兄弟,什么时候能再见。

   往年陈宝船这家伙,早就给家里送拜年礼了。

   今年咋没动静呢?

   新繁县。

   街道上张灯结彩,百姓们脸上个个都洋溢着高兴,而县衙里的父母官却是愁眉苦脸的。

   明明是过年的大日子,可桌上却只摆着三个菜罢了,一盘豆腐和一盘炒肉片,还有一盆白菜汤。

   这菜若是换在普通人家,也算是不错了。

   可换在一个知县家,还是过年,这就显得太那啥了些。

   “相公,存哥儿,丫头,吃吧。”

   林氏做饭的手艺确实好,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就是桌上的这盘炒肉片儿,还是她卖了自己绣了半个月的帕子,去街上买回来的呢。

   “爹爹,您别难过。”陈海存用筷子,为爹爹夹了一筷子肉:“张知府他以修路、休堤坝为借口,加增税赋。”

   “爹爹您不忍百姓受罪,用自己俸禄和私钱填了又填,把书卖了,娘也把首饰卖了才把多出来的税补上。”

   “虽然咱们过得清苦些,可好歹也让新繁县的百姓得了实惠,而且没耽误咱们县的税粮。”

   “陛下若是知道了,肯定会夸奖爹爹官当得好。”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海存比顾舒宁年纪还要小些,却比同龄的孩子们要早慧、懂事许多。

   “乖孩子,你吃吧,你还在长身体。”陈宝船也很是无奈,叹道:“大人的事,你就别操心了。”

   就是不知道,陛下到时候,会不会怪自己知情不报。

   要不要,写封信给顾兄,说明一下情况?

   可顾兄如今已然不容易,怎么好再麻烦他为自己费心?

   吃过饭,林氏端着茶碗走进书房,看着丈夫道。

   “前几年,顾大人让存哥儿,去白鹿洞书院读书,就是想和咱们家结亲的,可是你呢?”

   “你怕张知府会案发,你也落个知情不报的罪,连累顾大人,所以寻了个借口不让孩子去。”

   “好好的亲事,没了。”林氏坐在自己丈夫的身边,为丈夫的性子叹息,也为自己孩子叹气。

   “今年顾大人送来的礼,又被你拿去还了隔壁县的借粮,咱们倒是一文钱的礼也没给顾大人送去。”

   “不知道,顾大人会不会觉得,咱们的情分淡了。”

   “相公,当家的,这么下去不是事,你得想个法子啊?”

   林氏想着如今的日子,忍不住抹起了眼角的泪。

   当知县,当得一屁股债的事,她真是头一回听说。

   “上回顾大人来咱们这时,咱们日子尚且还好过,是因为知府大人时常接济、赏赐的缘故。”

   “如今知府大人不肯接济,只知道要钱要粮了。”

   “而且胃口一次比一次大,咱们总有填不满他胃口的一天,这些年攒下的,早已补了亏空。”

   “我也就罢了,惜文丫头还小,连个好看的头花儿也买不起,当家的,你总该为孩子想想。”

   “听我的,写封奏疏给顾大人,弹劾张知府吧。”

   现在想想,头三年送好东西,那就是故意让这些知县尝到金钱的好处,勾起他们的享受欲。

   然后就可以向他们提要求,知县们舍不得自己的好日子。

   那怎么办?

   那就只能去压迫百姓!

   从而和他成为一条船上的人,织成一张大大的贪网。

   然后把大家都变成,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蚂蝗。

   丈夫现在还没上船,可谁也说不准他能坚持多久。

   总有一天,会受不了,会变成和他们一般的人。

   贪官可没有好下场!

   既然如此,还不如釜底抽薪,直接把那个张知府干的那些破事,捅到皇帝老子的面前去。

   这样一来,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

   “当家的,咱们书都卖了,存哥儿明年的束修还没有着落,惜文长大了,出嫁也是要嫁妆的。”

   “你……你就忍心吗?”

   院子里头,儿子正拿着树枝,在雪上教妹妹写字,丫头双颊、双手冻得通红,却还是坚持学字。

   自己堂堂一县之长,居然连习字的笔墨纸砚都不能给孩子们供应。

   还真是……

   陈宝船闭上了眼睛,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妥协道。

   “拿纸笔来。”

   若退一步不能海阔天空,那他只好进一步为民做主了。

   这个年过的倒是快,不管顾晨如何挽留哥嫂都不肯留下,只是拜托他空闲时帮忙照看灏哥儿。

   顾晨把灏哥儿送去了学堂,又求着洪武四年的榜眼,如今是正六品的吏部主事郭翀帮忙补课。

   郭翀是个只关心学问,从来不管朝堂俗事的纯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