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斯换上罗齐尔,还让罗齐尔在这个时间段跟欧文打起双控卫,这是史蒂文斯做出的调整。
胡浩南换上范弗里特,而不是亚历山大,也是胡浩南做出的相应调整。
范弗里特和亚历山大各有各的特点。
相较而言,范弗里特身体更加强壮,不惧对抗,投篮能力出众且具备一颗大心脏,堪称身体加强版波多黎各一座山。
但缺点也很明显,身高180,绝对天赋不足。
此外,大心脏球员的另一种解释就是个性强烈,范弗里特很容易因为个人发挥而中断战术跑位,说人话就是喜欢抢风头。
范弗里特能从第一替补掉落到第三控卫,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
胡浩南倒是希望亚历山大能多一些这种性格,那才是天生当老大的料。
但现实却是,亚历山大表现的太过谦逊。
这一个赛季相处下来,不客气说,哪怕今晚亚历山大手感热的发烫,篮筐像太平洋一样宽广,亚历山大都不会对着队友大声喊出那句:把那该死的篮球交给我!
反正胡浩南想象不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就意味着,亚历山大的球队地位需要球队或者说主教练来赋予。
你很难严格的说,这种性格是好是坏。
不过有一点基本可以确定,亚历山大如果作为球队老大,队内氛围会更加和谐,会允许第二个、第三个声音出现。
这点倒是很符合胡浩南一贯的建队思路。
因为不管是开拓者,还是黄蜂,你都很难说这是利拉德球队,巴特勒的球队或者说杜兰特的球队。
非要定义,那么,这就是胡浩南的球队。
不过胡浩南是不可能亲自上场打球的,这就注定他的球队具备容纳多个领袖的天然属性。
这个领袖的定义跟其他球队的领袖会有所不同。
它会变得更加具象化。
比如马龙极为自律,在他的生活里篮球就是主体,那么马龙就是自律方面的领袖。
比如杜兰特是个无差别的单打高手,那杜兰特就是单打方面的领袖。
……在这个时候,胡浩南球队里的“领袖”已经被弱化了,更接近于另外一个词汇——闪光点。
不一定人人都有领袖气质,但每个人必然都会有闪光点。
每个人也不会只有一个闪光点。
如果每个人的闪光点在胡浩南这里都可以被定义为某方面的领袖。
那么一个神奇的现象就出现了。
那便是人人都是领袖。
人人都有被这个团队所认可的一面,人人都是这个团队的一份子,人人都会变得更加自信,那么打起球来自然人人都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也许胡浩南都没有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执教风格。
那是独属于他的风格。
……
胡浩南站在场边,看着范弗里特跑到球场上。
然后接过戴维斯的发球,在罗齐尔的防守下把球推进到前场。
胡浩南没有指望他能够把罗齐尔按在地上摩擦。
恰恰相反,他用范弗里特,倒是希望能够借此缩小与罗齐尔的身高差距。
否则用亚历山大跟马龙组成的198后场组合——这放在整个联盟中都是让人咋舌的海拔高度。
用自家198去打人家188组合。
10公分的身高差看起来有些太欺负人了。
万一再下手没个轻重,两回合下来,史蒂文斯再把罗齐尔换下去就不好了。
胡浩南还是希望罗齐尔能够在场上打得更久一点,所以派上范弗里特,这已经是他阵容里身高最矮的球员。
胡浩南这是多么朴素的想法啊,但他还是低估了范弗里特的决心。
不像首发球员,还需要考虑保留一部分体力,范弗里特可以“无节制”的挥霍自己的能量。
反正现在能上场,说不定比赛一旦进入拉锯战,他可能又要在板凳席上坐一宿了。
现在好不容易首节便能上场打球,不好好表现一番怎么能赢得自家教练的信任?
范弗里特仗着自己小钢炮的力量,逮着罗齐尔那叫一个生突。
真正的生突,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动作,连挡拆都没有呼叫。
范弗里特就是一个简单的体前in-out变向,便一个弯腰挤压进去。
“范弗里特!”
“非常自信的突破!”
范弗里特这种突破方式在球迷看来可能是霸气,但在球员看来,那就是赤果果的羞辱。
通常也只有双方实力差距明显的时候才采取这种方式。
换成球场语言就是:你防不住我!
罗齐尔能服气才怪。
他利用自身体重较轻,转身速度快的特点,跟防上来。
但范弗里特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动作,依然强硬的选择上篮。
“范弗里特没有传球,他选择强行攻筐。哦!特里-罗齐尔直接被撞飞出去!
我们来看这球,球……进了!裁判给……哦,没给加罚!”
“欸欸,胡跑向裁判,显然对这个吹罚有些不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