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土着农女和穿越爹的建国奋斗史

第412章 大典

  登基的大典非常隆重,规矩也很多。

   赵益先到保和殿接受众官员的行礼,礼部尚书梁定坤出来奏请赵益即位。

   跟着走向太和殿,外面礼乐声齐奏,钟鼓鸣声一道道响彻在大殿上空。

   赵益一步一步登上新制成的龙椅,落座之后,台阶下鸣赞官高叫口令,百官随着他的口令行三跪九叩大礼,群臣跪下高呼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亮厚重的高呼声传遍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原本在远处观礼的功臣家眷们看得激情澎湃,也不由自主跟着百官朝赵益所在的方向跪下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田氏坐在椅子上,看着太和殿内乌压压的百官朝贺,她握紧了阿庆的手,眼里闪烁着泪花。

   她这辈子,死而无憾了。

   百官行大礼后,便是颁布诏书,以表示皇帝是由上天既定的‘真命天子’。

   内阁大学士石英骐站在前方,对着文武百官念完诏书,诏书中定下国号与年号,之后交由礼部尚书梁定坤。

   梁定坤手捧诏书,亲手放到刻了祥云纹的红木托盘之内,然后交由銮仪卫的头领执黄盖由中岛出太和门,赵益带着文武百官分别从太和门的两旁随着诏书出午门,将诏书放到龙亭内,抬至皇宫城楼上颁布。

   诏书颁布完了,众人下城楼,登基的典礼也算结束了。

   登基大典经了赵益的手,已经精简掉许多流程。

   连带着封后大典也变得简单了很多。

   天气不冷不热,整个典礼花氏和赵益都没受什么罪。

   仪式结束之后,一家人回了乾清宫。

   花氏道:“皇宫真是太大了,这一套仪式走下来,没受什么罪都感觉很累。”

   还好她时常锻炼身体,不然还真不容易撑下去。

   赵益道:“幸好都放到了一起,单独再办一个封后大典,可不得累坏你。”

   原本按照以前的规矩,登基大典之后才是能封后。

   可惜赵益就不按常规出牌,搞两次不说事多人累,就是银钱都要花出去不少。

   虽然这一仗攒下不少银钱,但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钱应该用到刀刃上。

   所以他一力否决了下面人的规劝,都放到一天来搞。

   赵睿道:“一个诏书半个时辰都念不完,幸好爹有先见之明。”

   不仅他们走仪式累,就是他们这些观礼的人看着都累。

   乌嬷嬷试探着问道:“各位殿下,是否应该改口了?”

   阿庆疑惑:“改什么口?”

   赵湛笑道:“改口叫爹娘父皇和母后,叫祖母为皇祖母。”

   不过赵家起来之后,赵湛他们几个大的自己改了口叫祖母,就阿庆和赵静一直喜欢叫奶奶。

   阿庆不认同道:“我还是叫爹娘吧。”

   什么父皇母后,一点都不好听。

   赵朔也混不吝道:“叫什么父皇母后,难听死了,我也不叫。”

   说着,他亲亲热热挽着花氏胳膊说话:“还是叫娘亲切,娘您说是不是?”

   从小就是叫爹叫娘这么过来的,忽然叫他们改口,他们自然不喜欢。

   乌嬷嬷犹豫道:“会不会不合规矩。”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皇家子女都是这么叫的。

   花氏问询的目光看向赵益。

   她一向以丈夫的要求为准。

   在几个儿女的期盼之下,赵益大手一挥,“一个称谓而已,小事情,随孩子们怎么叫吧。”

   他都得了天下了,一个称呼而已,自然是随孩子们怎么高兴怎么叫了。

   其实孩子们改口叫他父皇,他也不习惯。

   听着就拗口。

   赵湛无奈看着弟弟妹妹们跟父母耍赖。

   即使身份变了,环境变了,父母还是如以前那般疼爱他们这些做子女的。

   尽管天气不热,赵益还是累出一身汗。

   见父母面上有了疲态,几个孩子非常有眼色起身回去。

   “爹,娘,你们好好休息吧,我们先回去了。”

   夫妻两人也没挽留,“阿朔和阿睿你们先别回去了,晚上一家人一起用膳。”

   今天日子特殊,赵益想一家人一起用个晚饭。

   双胞胎兄弟连忙应下。

   宫里地方多,虽然双胞胎兄弟不住在皇宫,但花氏还是特意叫人留了两座相邻的宫殿给两个儿子进宫时落脚。

   双胞胎兄弟俩自然带着自己的妻子女儿分别下去休息。

   阿庆倒是不累,转头就去了田氏所在的慈宁宫陪她说话。

   儿女都离开之后,乾清宫安静了下来。

   换下冕服,简单的梳洗过后,夫妻俩用过中饭,躺倒在床上。

   往常都是要午睡的,花氏累得很,这会儿却一点睡意都没有。

   赵益更是精神得很,根本就睡不着。

   夫妻俩只好躺在床上说话。

   花氏笑道:“像梦一样。”

   她一个农女出身,幼时见过最大的官就是管他们的里正了。

   长大之后,跟丈夫成亲,后来又见了县丞,县令。

   后来丈夫去了边城,随着军功的累积,他的官职越做越高,甚至还有圣旨传到他们赵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