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梢之上,怜儿兴高采烈地道:“锅锅,快看,那里冒烟了!”
“呃,那估计是在煮饭。”
“锅锅讲的故事里,很多老百姓十分热情好客的,我们不如去看看。”怜儿嘴角露出一抹晶莹。
“恩……好。”
居高临下,村落尽收眼底。
茅草和木搭建的茅屋顺江而建,几乎连成一片,再加上波光闪闪的江面,构成了一条蜿蜒流动的金龙。
绿树环绕,又有小桥流水,鸡鸣声、犬吠声交错,真是一副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
刘名和怜儿轻飘飘落地,一步步走向村口。
汪!汪!汪!
三三两两的犬吠声逐渐密集,乍一听,这村子少说也有七八条狗。
没过多久,三位皆是褐色麻衣的青壮男子随着一名老者走了出来。
老者一身褐衣,须发皆白,脸上满是经历了风霜的皱纹,他拄着拐杖,脚步还算稳健。
老者虽是年迈,目光却不浑浊,他满脸带笑,道:
“鄙人是村里的村长,贵客远道而来,是要进村歇脚吗?”
怜儿水灵灵的大眼睛眨了眨,想了想却不明白啥意思,不由侧头看向刘名。
“没错,这一路走来,确实有些乏了。”刘名右手搭在怜儿肩膀上,微笑道。
“来者是客,如不嫌弃,不如到老头子家中歇歇吧。”
村长右手虚引,指向不远处的茅屋。
老者面目慈和,言语之间十分真诚,看起来十分好客,不过他身边的青壮村民还带着些戒备。
“如此也好,打扰老人家您了。”
说完,刘名和怜儿跟在村长身后,慢慢走入村里。
怜儿东张西望,见到那些满脸好奇还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她也会嘻嘻一笑。
村长之所以为村长,也许是他的年龄和威望较高,毕竟从他家的房子来看,其实也和其他村民家的茅草屋没多大差别。
一进屋内,淡淡的轻烟扑面而来,而烟的源头则是一位老奶奶正用木铲炒菜。
见刘名和怜儿进来,驼背的老奶奶停下动作,问道:“老头子,有客人来了?”
村长拄杖笑道:“是啊是啊,两位贵客,这是我的老伴。”
“客人吃饭了没,如果没有,不如和我们一起吃吧。”老奶奶亦是十分热情。
怜儿好奇地左看右看,又嗅了几下,最终目光盯在锅里一清二白的青菜,不禁道:
“老爷爷,老奶奶,你们为什么不吃肉肉啊,我看到很多人都有养鸡。”
村长愣了一下,随即看向也是愣在原地的老奶奶,他爽朗地大笑道:
“也对,老伴啊,客人来了,咱们不能太寒酸,我来炒菜,你去杀只老母鸡。”
老奶奶咧嘴笑了笑,露出了漏风的门牙,她把木铲交给老者,正准备去宰鸡。
刘名揉了揉怜儿的头,随即摆摆手,道:
“老人家,您太客气了,我们早上才吃完香菇滑鸡粥,真的不用再去杀鸡了。”
老奶奶连声应好,她先是推了推柴火,才夺回村长手上的木铲继续炒菜。
村长略微尴尬地笑了笑,把刘名和怜儿请到了大厅当中。
聊了没多久。
老奶奶便捧着一锅米饭和一大碟朴素无华的炒青菜走了进来。
她热情地帮刘名和怜儿盛了满满一碗饭,仿佛怕两人饿着了。
村长夹了条青菜,吃得津津有味,还不停地赞老伴手艺好。
老奶奶也很虚心地接受了,她开始劝刘名和怜儿不要客气,菜吃完了也没关系,她还可以再炒。
吃着没有一丁点油水的青菜,刘名暗道,这生活真是太朴素无华了。
怜儿也很乖,青菜伴饭吃完了整整一碗饭。
然而,随后无论老奶奶怎么劝,怜儿都说吃饱了。
“爷爷,爷爷。”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跑了进来,他好奇地看了刘名一眼,便把目光聚集在了怜儿身上。
乌黑发亮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粉雕玉琢,像个完美的小公主。
修炼了神功,伙食良好的怜儿已经初现一副倾国倾城的美人胚子模样。
“抱,抱抱。”小男孩张开双臂,想要怜儿抱抱他。
怜儿食指点着小嘴,想了想,道:“小弟弟,姐姐带你出去玩。”
说完,一马当先,走出了大厅。
小男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身后,连老奶奶喊他别到处乱跑都没扭头答一声。
饭后。
老奶奶连碗都还没洗,就急急忙忙地走了出去。
村长哈哈笑了笑,道:“公子不要见怪,我老伴这人年纪虽大,但做起事就是风风火火的。”
刘名也微笑道:“没事。”
“对了,公子,我看你和小姑娘远道而来,衣衫仿佛一尘不染,也不知是何缘故?
当然,若是不方便说,就当老头子我多嘴了,哈哈。”
村长观察细致经验丰富,毕竟他自己也是走过远路的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衣衫多多少少会有些尘土,鞋子也会沾染黄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