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两面性,有坏的一面必然就有好的一面。
只要找准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坏事自然也能变成好事。
当然,大多数人一旦遇上挫折就会大失分寸,惊慌失措之下不懂得利用优势,自然也就白白浪费了反败为胜的好机会。
幸而李昊多活一世,比之生死之间的大恐惧,世间已然少有事情能让他失去分寸。
是以陈婉莹等人只看见李明忠被人灭口的危害,他却敏锐的发现了从李承乾手里夺取兵权的好机会。
虽然这仅仅只是名义上的掌控权,真正的控制权依旧在李二陛下手里。
但只要他不起兵造反,日后左右卫率便是他李昊说了算,面对李承乾之时他也多了几分胜算。
而且太子六率代表着东宫之主的身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大唐军队那般简单。
如今李世民既然答应他分离太子兵权,便已然证明李二陛下的确已有易储之心。
所以相较于此事带来的现实好处,他实则更在意这件事带给百官的影响。
相信这件事传开之后,支持李承乾的文武百官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毕竟没了李世民的支持,李承乾继位登基的概率不足半成……
“这大唐天下,恐怕要变天了啊!!!”
尚书省。
尚书仆射班房。
房玄龄看着仇士良远去的背影,皱着眉头无奈叹息。
东宫兵权易主的旨意已然下达,只待他誊抄之后便会通告天下。
到时候李昊的地位必然水涨船高,李承乾的处境也将岌岌可危。
而似这等东宫不稳的情况,他两年之前便已体验多时,对于其中的凶险自然知之甚深。
一旦李昊继续步步紧逼,李承乾定会走上李建成的老路,玄武门之变也必将再度上演。
“辅机!
兵权易主定会引来无穷后患,陛下想必也知道这其中的风险。
可既然如此,老夫就实在想不明白了……
陛下为何会听从晋王的谏言,颁下旨意把左右卫率交给晋王统领?!”
房玄龄沉思片刻,看向同样皱眉不语的长孙无忌问道。
即使他身为文官之首,又经历过大风大浪,此刻心中也不免有些慌乱。
“唉~”
长孙无忌闻言叹了口气,默然不语的摇了摇头,方才苦笑着应道:“陛下乃是一国之君,一切皆以江山社稷为重。
若非如此,当初陛下也不会越过晋王,下令让太子殿下入主东宫。
如今晋王一朝康复,便处处比太子殿下强出不止一头。
为了大唐江山万年稳固,陛下生出易储的心思也就不足为奇了。”
“辅机所言极是!”
杜如晦同样叹了口气,无可奈何的摇着头说道:“如今晋王锋芒毕露,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就连我等也时常自愧不如,更别说是太子殿下。
尔等不妨想一想,即使陛下全力支持太子殿下,待陛下百年之后殿下又能否坐稳皇位?
到时候无人压制晋王,以晋王的手段殿下怕是更加凶险。
是以而今陛下提前根除隐患,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不错!
以太子殿下的心智绝非晋王的对手。
与其给日后留下手足相残的后患,不如趁着如今早做决断。
陛下思虑周全,老夫委实不及啊!”
房玄龄赞同的点了点头,抚须说道。
长孙无忌闻之翻了个白眼,看着房玄龄鄙夷道:“房外没人,你又何必大拍陛下马屁。
明日一早便要交割兵权,老夫劝你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嗯?!”
房玄龄闻之一怔,沉着脸怒气冲冲的喊道:“长孙辅机,老夫到底什么地方得罪了你,你竟然对老夫下如此毒手?
什么叫做早做准备?
晋王入主东宫执掌左右卫率,老夫为何要提前准备?!”
“呵呵~”
长孙无忌不屑的笑了笑,应道:“房玄龄,以你的性子,若非老夫先行出手,待会儿你怕是就要以老夫适才之言,试探老夫了吧?”
“呵呵~”
房玄龄闻言,略显尴尬的笑了笑。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言语上挤兑长孙无忌,已然形成固有习惯。
若是长孙无忌晚一步,他还真有可能开口试探。
“老夫不过开个玩笑,你又何必在意?”
“开玩笑?!
哼!!!”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直言不讳的揭穿道:“旁人不知陛下的打算,你这老匹夫又岂会不知。
这晋王适才在城外被床弩偷袭,显然是与十六武卫以及太子六率有关。
陛下碍于多年情分不好明着追查,只好借着晋王入主六率之机,顺势清查宫中武库。
此事瞒得过魏玄成等人,却决然瞒不过你房玄龄!!!”
“这……”
“行了,行了。
事到如今大事为重,你二人又何必为了小事斗气。”
眼见气氛微妙,杜如晦熟练的当起和事佬。
房玄龄闻言借坡下驴,拽了下长须,正色说道:“陛下若果真相信我等,就会把清查武库之事交给我等负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