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
太极宫。
咸池殿。
如今已入深秋,老李渊躲在甘露殿造小人,李世民方才有机会一赏咸池殿的美景。
只可惜此刻殿外秋风瑟瑟,李二陛下裹着厚重的大衣亦绝寒冷,唯有躲在温暖如春的殿内远距离观赏,实在是凄凉无比。
可谁让李二陛下好名呢?
为了给世人留下一个重孝道的美名,他也只能委屈自己了。
“唉~
朕殚精竭虑也没能筹集万石粮草,他一次施恩便换来三十万石,莫非朕真的老了……”
李世民负手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随风飘荡的落叶,忽然之间又话锋一转。
“可他为何如此贪得无厌!
江南世家上贡粮草共计一百四十万石,他却只给朕三十万,余者皆落了他自己的口袋!
这个逆子,他还拉着观音婢入伙,主动交出五成份子孝敬观音婢,其余五成也愿交给观音婢代为保管,这还让朕如何讨要!!!
还有那李孝恭,竟然借出庄园给他存放粮草,慢慢售卖!
这些混账,当真是气煞朕也!!!”
李世民自言自语。
仇士良闻言抽了抽肩膀,急忙躬身低头不敢言语。
此乃皇帝家事,身为内侍这点自觉他还是有的。
不过在他的记忆之中,大唐皇子还没人能让李世民又爱又恨。
这晋王李昊,看来委实不简单啊!
只是他不愿开口,李二陛下却似乎不想放过他。
“仇士良,你以为昊儿品性、能力如何?”
仇士良闻言一怔,满心悲苦。
大唐皇子又岂是他能置评的?!
看来今日这一劫,怕是躲不过去了。
“回陛下。
晋王连破大案,威震四夷,尽得陛下三成真传。
似奴婢这等残缺之人,属实不敢妄加评论。”
“呵~
你倒是机灵!”
仇士良一记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李世民回头瞥了他一眼,说道:“昊儿上书,他已知真凶身份,不日便将收网。
他还断定陆世文请他赴宴定有不妥,席间肯定有人故意生事。
而陆氏若是再生事端,江南其余世家也肯定闲不住。
到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世家都会裹进这摊泥潭。
而他决定以每家十万石为借口不在追究,有意放过江南世家。
还说什么什么过犹不及,收心比打压更为重要,简直是混账!!!”
李世民言语训斥,但眼中却满是欣赏。
仇士良闻言越发苦涩,陪着笑继续拍马屁。
“奴婢愚钝,还是小瞧了晋王。
如今看来晋王料事如神,已得陛下四成真传,实乃可喜可贺!”
“你这个老东西,竟敢在朕面前耍心眼。
若非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朕今日定要打你五十大板!”
李世民闻言神清气爽,指着仇士良笑骂。
仇士良闻之却暗自欣喜不已,能让李世民笑骂,证明他已然简在帝心!
飞黄腾达的日子不远矣!!!
“启禀陛下,皇后娘娘来了……”
正在这时,一名小宫女怯生生的进殿拜道。
李世民闻言面色一喜,大步向着殿外走去。
整个大唐天下,唯有长孙皇后与一众女儿能得他真心。
在这些人面前,他从不摆皇帝的架子。
“你素来身子不好,天凉了就在丽正殿里歇着,何必跑这么远来看我。”
李世民方才踏出咸池殿,便迎面撞上穿着冬衣的长孙皇后。
眼见其脸色隐约有些苍白,顿时心疼的握着她的手劝道。
长孙皇后闻言温婉一笑,随着李世民走进大殿,褪去外套轻声说道:“我适才收到昊儿的来信,事关国事半点耽搁不得,所以便来咸池殿寻二郎拿个主意。”
“事关国事?!”
李世民闻言一怔,想了想惊喜的问道:“昊儿也给我写了奏章,你所谓的事关国事,难道是那一百四十万石粮草?
观音婢,你莫非想把粮草交给朝廷处理?”
“二郎!!!
这百万石粮草可是昊儿辛辛苦苦得来的缴获,二郎怎可以权势逼迫昊儿!”
听闻李世民索要粮草,长孙皇后瞬间翻脸。
李世民看着与陈婉莹一般财迷的长孙皇后,无奈的苦笑道:“我不过是随口问问,你又何必生气。
不过若非此事,他还有何事与你商议?”
“并非与臣妾商议。
只是二郎平日里太过严肃,昊儿托我代为转达罢了。”
眼见李世民放弃抢夺,长孙皇后方才恢复适才温柔,说道:“昊儿说他有把握暂时降服江南世家,但世家与朝廷天生敌对,终究不是一条心,早晚必成大患。
朝廷若想彻底消除世家之祸,还需在世家拥有的田地之上动手脚。”
“唉~
我又何尝不知,但世家家大业大,我也不好逼迫过甚!”
李世民叹了口气。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说道:“昊儿还说世家的根基在田地,亦在察举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