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炮的『射』程太远了。
肉眼是不可能观测到的。
不过,现代化的科技都是非常的发达了。
天有卫星。海有护卫舰。水下还有核潜艇跟踪。三位一体。全程关注。
现场的视频,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过来。
“预备!”
“放!”
“嘭!”
震耳欲聋的声响传来。
哪怕是戴着厚厚的耳罩,都是感觉非常的震撼。
庞大的战列舰,也是明显的向旁边顿了顿。感觉好像是被人用力的推了一把。差点一屁股坐下来。
幸好是每个人都有心理准备的。早牢牢的抓住身边的栏杆或者扶手了。
大口径舰炮的『射』击,后坐力是众所皆知的。绝对惊骇。
如果是没有提前防备,直接被震的一屁股坐在地,完全不是意外的。
其实,以王步安的本事,完全可以将口径做的更大。
499毫米算什么?
999毫米都能够做出来。
甚至,1999毫米都能够做出来。
然而,这些数据都是没用的。因为没有谁能够承受它的后坐力。
这种舰炮的口径非常大。达到了75倍口径。它的好处是『射』程非常远。炮弹的冲击力非常强。直线『射』击,甚至可以洞穿两米厚的匀质钢板。
凡事有利必有弊。由此而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发『射』『药』装填的数量非常多。膛压非常高。后坐力非常大。
根据测算,如果是三门舰炮齐『射』的话,整艘战列舰的位移将达到十米。
如果是九门舰炮轮流『射』击三轮,战列舰的位移将超过二十米。
是说,战列舰会被硬生生的推出十米。
可想而知,舰炮的后坐力到底有多强大。
如果是在陆地,钢筋混凝土的底座,至少需要十米厚啊!
如果是没有这个标准的话,恐怕几次『射』击以后,整个基座要被震松,然后被震垮,最终完蛋。
“嘭!”
“嘭!”
舰炮继续『射』击。
一阵阵的飓风掠过,十分猛烈。
这是舰炮『射』击形成的死亡飓风。只要是口径在300毫米以的大炮都有。
不过,陆地的火炮,基本没有口径超过300毫米的。只有海军的舰炮才会较常见。所以,这种死亡飓风,也一般都是出现在较大型的军舰。
为什么叫做死亡飓风?
以为它会将你直接掀翻到大海里面去。
它的冲击力,足可以将你的五脏六腑都震碎了。不用掉海里,你已经完蛋了。
舰炮发『射』的时候,周围半径50米之内,是不能有任何活动物体的。否则,都要被全部推到大海里面去。周围的栏杆也会被砸断。
北洋水师的官兵在炮管晒衣服的典故,王步安是不太相信的。除非是北洋水师真的没有纪律了。
否则,一旦是舰炮开火,这些衣服会直接被震的粉碎,完全消失。
在甲板是堆放杂物,后果也是死路一条。
“『射』程138.24公里。”
“偏离目标37.5米。”
“爆炸深度8.40米。”
很快,观测点送回来了详细的数据。
『射』程似乎不是很理想。
精度也不是很理想。
爆炸深度似乎也是不符合标准?
按照理论设计,这种舰炮的『射』程,应该是超过200公里的。
为什么只有140公里都不到?
要么是炮口的倾斜角不够。
要么是装『药』量不够。
“角度三十。”
“五包装『药』。”
陈相民一眼看出了问题所在。
炮口的角度不够高,『射』程自然也不够远。炮弹的运行轨迹是抛物线的。
按照舰炮的设计,可以塞入最多八个发『射』『药』包。但是最后只塞入了五个。说明发『射』『药』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膛压太低了,炮弹的『射』程自然近了。
为什么没有放入八个发『射』『药』包?完全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生怕出现炸膛等意外。
毕竟,今天只是初步的试航。只是测试战列舰的基础『性』能。
舰炮的最大『射』程,属于极限『性』能,要等基础『性』能测试完毕以后才能进行。
极限『性』能是有负面效果的。对设备设施都有伤害。
毫无疑问,八个发『射』『药』包带来的后坐力,肯定会更加的爆裂。
它会不会将战列舰面的设备设施都震碎了?
谁也不敢保证。只能是逐步测试。
精度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了。
这是最理想的精度了。
毕竟,『射』程这么远,偏差三四十米似乎很正常吧。
想要精确打击的话,唯有使用导弹。
还得是激光末端制导的那种。
是导弹到来以后,必须是另外有人用激光照『射』目标。
如果是没有外来的激光引导,导弹的『射』击精度,说不定还不如炮弹呢。导弹的威力肯定也不如炮弹。成本更加不用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