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的夏天酷热难挡,林阳的心情比较烦躁。
好世界集团公司、港岛电灯公司虽然被拿下,但是,两个公司的管理层,却需要重新做一番调整。
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林阳也不能马上大刀阔斧的施行。
“咱们这是花钱买来了一堆麻烦?”
林阳这算是在自我吐槽。
“做生意就是一件辛苦事,可不像是拍电影那样,错了还可以重新拍摄,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关佳蕙的话林阳当然是深有体会,他重生之前就做过生意,其中的艰辛真的是一言难尽。
“小蕙,辛苦你了,你看看,我又弄来了两家公司,你就多费心一些吧?”
“林阳,你想把我给累死啊?”
关佳蕙笑嘻嘻地撒娇。
“那可不行,小蕙,你也要要注意选择一些合适的管理人才,让他们来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
“好,我听你的,这港岛的天气炎热,走、我带你去喝凉茶、消暑?”
关佳蕙的提议让林阳心里一动。
“小蕙,你还记得吗?前几年,我让你打听港岛这边王老吉凉茶的事?”
“当然记得了,我去找过王玉康,可是,他觉得这是祖传的东西,卖了有些舍不得,后来没有问他了?”
“小蕙,咱们现在去看看?顺便也品尝一下他家的凉茶?”
“林阳,你觉得这凉茶有利可图?”
“小蕙,我想试一试?”
当着关佳蕙的面,林阳不能说这东西,几十年以后会火遍大江南北。
在去王老吉店铺的路上,关佳蕙也说了说港岛凉茶的一些情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港人热衷于喝凉茶,凉茶铺一度成行成市。
着名的凉茶铺有单眼老、双葫芦、廿四味、双鲤鱼、王老吉、万家堂、回春堂等几十家老字号。
但是,由于新型饮料的不断发展,凉茶的市场越来越不好过了。
“目前,除了王老吉凉茶半死不活的开着,其他家的凉茶基本上都关门大吉了,估计,也用不了几年就歇菜?”
“小蕙,为什么?”
“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句话用在,王老吉凉茶的当家人王玉康身上,是最合适了?”
林阳听关佳蕙是话里有话。
“小蕙,你说的这个王玉康有故事啊?”
“王玉康的凉茶生意颠峰时期,在港岛开了6、7家店,还把凉茶卖到了东南亚、美国、欧洲。”
“可是,因为被人骗去巨款,以至凉茶的生意一落千丈。”
“小蕙,他干什么了会被别人骗钱?”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酒宴上,他认识了一个姓丁的男人,此人从事投递性的斯货炒卖……”
关佳蕙述说着王玉康的经历,林阳听的是连连感叹。
从凉茶到炒卖斯货,这本身就是隔行如隔山,王玉康也算是胆大包天了。
当时,港岛的投资风气尚未普及,投资工具不多,并没有期货市场。
所谓的期贷炒卖,就是一些货品预斯上升时,便以订金买下该商品,然后在收货后沽出。
王玉康被这种炒卖赚钱的方法深深吸引,初时以5万元与该人合股,不到一天便赚了3万元,较之售卖凉茶之利润,实有天壤之别。
于是,他便成立了一家宝山公司,公司以他的名字独资注册,但公司提货时则全权授予该名姓丁的男人。
初时,公司运作顺利,两个人相安无事。
王玉康向法国商行,订购了一批留声机及皮草,约值百余万元,先付了30万元订金,而该批货却被姓丁的男人,以宝山公司的公章提走。
事后,王玉康懵然不知,直到警方上门颁行封捕令,他才如梦初醒。
为了偿还这笔债务,王玉康被迫把王老吉店铺顶让,甚至连商标也出售,加上私人积蓄等,才可以勉强解决问题。
1971年9月,顶让王老吉祖铺的各股东无心经营,有意出售股份,于是,王家便以16万元把店铺再卖了回来。
林阳、关佳蕙不知道,此时此刻,不仅仅是王老吉凉茶奄奄一息,就是王玉康也是卧床不起了。
站在中环鸭巴甸街上,林阳努力寻找王老吉凉茶的影子。
“你不要东张西望的看了,凉茶店在2号楼A座的地下。”
“为什么开在地下?”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据说,1915年,从文武庙直街移过来就是这个样子?”
接待林阳、关佳蕙的并不是王玉康本人,而是他的女儿王绛依。
“你们是买凉茶的吗?”
“好,给我们一人来一杯!”
林阳正好尝一尝王老吉的味道,与广州那边有什么不同。
“你们的凉茶生意怎么样?”
“你都看到了,半天也没有一个顾客,死气沉沉的,你们要是不来,我都打算关门回家了?”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既然生意不好,那就换一条路试一试,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