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娟儿,他是不是看上你了
回到郑娟家,正在剁馅郑娟见周秉昆拎着一麻袋的东西,问:“周大哥,你袋子里装着什么?”
“蜂窝煤。”说着,周秉昆将麻袋里蜂窝煤取了出来。
见透开的炉火有了火苗,把一整个蜂窝煤放进了炉子里。
空间里的东西,果然是好东西。
营养液是好东西,肉蛋米面油是好东西,蜂窝煤也是好东西。
十多分钟,炉子里的火越烧越旺,屋里立刻暖和起来。
郑娟望着坐在炉坑前、拿着炉钩子的周秉昆,咬了咬嘴唇,“周大哥,周大哥,你的煤太贵重了,我家用不起的。”
周秉昆回过头,望着抿着嘴唇的郑娟笑道:“我这是送给你家用的,不求回报。”
“可白用人家东西,总是不好,我不想欠别。”郑娟整了整额头垂下来的散发。
“怎么是白用?我不是来你家蹭饭了么?”周秉昆放下炉钩子说。
“可是,你有家,不用总来我家蹭饭的。”郑娟揉着衣角。
“我家是我家,你家是你家。火上来了,可以烧水了。”说着,周秉昆站了起来,来到水缸旁,从水缸里往大锅舀水。
舀的差不多,周秉昆拎起水桶问:“郑娟,水缸里快没水了,上哪能接水。”
见周秉昆要去打水,郑娟忙说:“周大哥,你是客人,我自己去接。”
周秉昆呵呵一笑,“炉子我生完了,我也不会包饺子,在屋里也没事做。在哪打水,你跟我说就好。”
“那多不好,真不用。”郑娟还是不肯。
周秉昆拎着水桶就往外走,“你要是不说,我自己去找。”
郑娟见状,知道劝不住周秉昆了,说:“出门左拐,一直走就能看到水龙头了。”
“好,我知道了。”说着,周秉昆拎着水桶出了门。
郑娟把剁好的肉馅端进屋里,放到炕桌上,“妈,馅我剁好了,面米揉出来了么?”
郑大娘抬起头,手背撩了撩头发,“娟啊,你说小周为啥这么帮我们?”
“他人好呗。”郑娟淡淡说道。
“人好?你说他是不是看上你了?”郑大娘望向郑娟。
“妈,咱家这条件,人家躲都来不及呢,还能看上我?”郑娟摇摇头。
“怎么不会?咱家条件是不好,可你长得好看,还是城市户口,这就比好多人强了。”郑大娘反驳道。
郑娟拿起擀面杖,擀着饺子皮,“妈,吉春市里人,哪个不是城市户口,比咱俩条件更差的能有几个?好看也不能当饭吃,有哈用。”
“姐,我能听清人的心跳。秉昆哥和你在一起,心跳还是要快一些。不过,没有快的那么明显。”坐在炕头的郑光明说。
“光明,你说的啥意思?”郑大娘回身问。
听到母亲的问话,郑光明沉默片刻说:“妈,秉昆哥在意我姐,在意程度我说不好。”
“你这么说,我就更听不懂了。”郑大娘回过身,拿起郑娟擀好的饺子皮说。
“妈,在意不代表有好感,也许就是可怜我们呢。”郑娟淡淡道。
听了郑娟的话,郑大娘不再说什么。郑娟说的没错,也许周秉昆真的就是同情他们才会这样的。
真想着,外屋地传开开门声。
“一定是周大哥回来了。”郑娟想着,站起身走了出去。
果然,进屋的就是拎着满满一桶水的周秉昆。
郑娟忙迎上去,要接过周秉昆手中的水桶。周秉昆却没有松手,双臂一用力,将水倒进了水缸里。
放下水桶,开口道:“郑娟,那个接水的地方离这里有二三百米,每天你都怎么去接水?”
郑娟点点头,“远也没办法,那个是离我家最近的取水点了。”
“那你这一天够辛苦的。”周秉昆有感而发。
“没什么,习惯就好了。周大哥,你进屋,上炕暖和暖和吧。”郑娟不想说她的苦。
周秉昆“嗯”了一声,和她一起进到里屋。
……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对于北方人来说,饺子不仅好吃,还有着特别的意义。
尽管只有半斤肉、一斤油,馅也是最普通的白菜粉条馅、酸菜粉条馅,对于郑家人来说,简直是人间美味。
有了好烧的蜂窝煤,屋里变得暖乎乎的;
有了好吃的饺子,郑家人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见郑大娘、郑娟和郑光明吃得起劲,周秉昆愉悦感倍增,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觉得做这些都是值得的。
吃得差不多了,周秉昆开口道:“周大娘,明天你们就不要去小市场卖东西了。”
听周秉昆这么讲,周大娘放下碗筷,脸上的笑容变成了愁容,“小周啊,我和娟儿都没有工作,一直靠给火柴厂糊火柴盒挣点钱。可糊一百个火柴盒才一分钱,糊一万个才一块钱。我和娟儿一起忙活,一天都糊不到五千个,一天几块钱,根本不够我们一家三口的。在小市场卖糖葫芦,一下午就能挣一块钱,不去可惜了。”
说完,郑大娘长叹一口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