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许可的港片回忆
第242章 许可的港片回忆
李喆和许可决定拍一部有关赌鬼的电影。
除了有教育意义外,跟“赌片”在香江和大澳等地区有特定的观众群体有很大关系。
说起来,这跟当地的风俗有关。
特定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很多人嗜赌的习性。
就像某个畅销书作家在书里写的:
“为什么大家总是说‘吃、喝、嫖、赌’,为什么不说‘赌、嫖、喝、吃’?”
“因为赌最厉害,不管你怎么吃,怎么喝,怎么嫖,一下子都不会光的,可是一赌起来很可能一下子就输光了。”
“一输光了,就吃也没得吃了,喝也没得喝了,嫖也没得嫖了。”
......
赌片作为香江商业电影的一个类型,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曾经风行一时,大行其道,更在票房上取得无数成功。
这些影片以影坛偶像为主角,故事情节奇特,牌技花样炫目,骗术千术奇思妙想,故事充满娱乐性。
尤其是许多赌片的高潮,集中在影片结尾“show-hand”决胜负的那场戏,情势逆转,跌宕起伏,局外有局、套中有套,主角光环笼罩,金钱美女在握,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赢得最后胜利,深受大众追捧。
可惜,高潮来的快,去的更快,只不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赌片互相抄袭、情节雷同、缺乏新意,粗制滥造,随着整个港片的式微,赌片这一香江电影独有类型更为没落。
近年来,赌片偶有拍摄,但整体仍是酒瓶装新酒,卖弄情怀,靠明星大杂烩圈钱罢了。
在李喆创作电影剧本的时候,许可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恰逢杨蜜问起有关赌片的行情。
许可便缓缓的介绍起来那个辉煌的时代。
“说起赌片,就不得不说它的起源。”
“所谓十赌九骗,千赌一家,香江赌片的起源也得从骗说起。”
“大约是1971年,香江大导演李翰祥结束宝岛苦闷生涯,转赴香江,重整旗鼓,以新国联的名义继续拍片,风格骤然由古雅敦重、谐趣怡然的古典大导演转为尔虞我诈、讽俗嫉世的寓言家,将从《骗术奇谈四卷》汲取的营养水分构思一些小品片段组织成以骗为主题的集锦片《骗术奇谭》。”
“这部《骗术奇谭》中,李翰祥采用了两位街头卖艺的说书人串起整部戏,将市井风貌、坊间笑谈、性感调情共治于小品化叙事,开始影射现代城市的功利主义。”
“揭示现代人的不择手段和物欲横流,表露香江人面临一种急速暴富形势下,迥然迷惘和不适应的心态。”
“影片在公映后大受欢迎。”
“其后两年,李翰祥在大兴风月片的基础上,以骗钱骗色为主题,博采各类民间骗术段子,杂合70年代香江要素,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分别推出《骗术大观》和《骗术奇中奇》,同样票房斐然,成就骗术三部曲。”
提起这位老前辈,许可艳羡不已。
“而在此期间,邵氏推出了部《吉祥赌坊》。其本质上还是以赌为背景的邵氏动作片。”
“讲述军阀混战年代,何莉莉与岳华饰演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吉祥赌坊掌管人何莉莉下嫁岳华。“
“期间,其它地方恶霸豪强勾结官府也开设赌坊,诱使赌徒沉迷其中,结果家破人亡。”
“两人幡然醒悟,认识到赌博对人的毒害作用,宣布停业,谁料却惹祸上身。”
“岳华发奋练就一手精湛的赌术,决心以赌制赌,面对的赌坊一帮有权有势的恶势力,终于在一场浴血战斗中,慷慨捐躯,用两人的鲜血使众多赌徒猛醒。”
“《吉祥赌坊》是邵氏票房最为成功的戏之一,但相传导演在邵氏待得并不愉快,一方面他与邵逸夫商定的水浒题材,特别是心爱的《大名府》那一段,被老邵一句水浒任何桥段别人都不能动全然霸走,只能舍弃《水浒传》改拍《吉祥赌坊》。”
“另一方面邵氏仓促为戏,工厂化模式,只看重效益的势利做派,让张导有些理想撞上现实的落差。”
“同时,《吉祥赌坊》拍摄之际,老邵不但挖走了张导的副导演午马,同时还拉走岳华去演个大反派,让张导有被挖墙角的痛感。”
“这也造成张导完成六部片约后毅然返台。”
许可讲起老历史,滔滔不绝。
不仅杨蜜,连一旁的阿奇都听呆了。
许可继续回忆。
“《大老千》是邵氏时期花费张导最多心血的一部社会写实片,从73年开始策划直到75年才上映,张导掌握了大量赌场老千行骗的资料,并向此行前辈请较,因而把老千行骗的万般手法揭示等十分清楚透彻,构成了影片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影片难得以女性为主角,邵氏艳星陈萍以一位奇特美艳的交际女郎形象,施展美色诱惑代父报仇,方式出其入胜。”
“《大老千》片中有很多花招,情节紧凑刺激,还有许多神奇令人难以置信的千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