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十一月份,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及世锦赛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丁小鹏和李健跟随国家队出征,参加了这届盛会。
丁小鹏的比赛项目是一千五百米和一万米比赛;李健则参加了八百米和一万米比赛。
这是除了残疾人奥运会之外,水平最高的比赛,吸引了众多国际高手参加。
这次比赛对丁小鹏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国际赛事。
但他对赢得比赛优胜依旧充满信心。
这就是丁小鹏的性格,愈挫愈奋,遇强更强,至少在精神层面,他历来如此。
李健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丁小鹏,放心大胆地去比,以你的成绩肯定行!”
现在的李健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喜欢说大话,而是变得越来越谨慎;他这么说,等于含蓄的表白,正常情况下,他们哥俩都有机会儿!
但正式比赛开始后,他们却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一对日本孪生兄弟选手成为挡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障碍。
这对日本亲兄弟选手可谓奇葩,差不多完全相似的相貌,上肢的残疾程度和位置也几乎相同,都是左手手腕以下被截肢;如果不是佩戴了不同的比赛号牌,一般人很难辨认他们彼此是哪个。
但是,这两个日本选手也确实实力突出,他们报名参加了几乎所有同级别的中长跑比赛项目,从八百米,一直到一万米,而且都是同时登场,形成了天然的双保险。
在出国比赛前的国家队集训期间,教练组就已经拿到了这一对日本选手的信息资料,也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认为他们的实力和中国选手比起来几乎在伯仲之间;谁能战胜对手,主要看临场发挥。
真正比赛起来,所有人才发现,他们都低估了这对日本选手;尤其低估了他们临场比赛时的相互配合默契度,可谓珠联璧合。
他们在最先开始的八百米比赛中,实施卡位战术,竟然在最后关头成功阻挡了李健的有力冲刺,孪生兄弟中的哥哥获得了冠军,弟弟获得了季军,而李健只能屈居亚军。
比赛一结束,李健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呼窝囊。
他四处寻找那一对日本孪生兄弟,那样子,恨不能和他们当面干上一架;寻找未果后,他气咻地嘱咐丁小鹏:“他奶奶个腿的,这两个小日本子的小动作太多了,你和他们比赛时,要格外小心!”
其实,这对日本选手的比赛策略很简单,就是采用相互配合,有效卡位,交替领跑等常见战术,但因为他们是亲兄弟,配合起来更加默契,更加坚决,关键时刻甚至不惜采取牺牲一个成就一个的极端战术。
在随后进行的一千五百米比赛中,丁小鹏就遭到了这对日本选手的奇葩挑战。
因为有李健的提醒,教练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嘱咐丁小鹏,让他以不变应万变,先按照自己的既定战术去跑,之后再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应该说,教练们对丁小鹏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丁小鹏自己却还是不放心,比赛日之前的晚上,他悄悄给赵坤教练打电话请教良策。
赵坤教练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行,你小子有进步,不是当年的那个愣头青了哈!”
丁小鹏也跟着傻笑,静候赵坤给出锦囊妙计。
赵坤突然止住了笑声,很严肃地说道:“臭小子,你给我听好了,要牢牢记住两点;第一,这样的国际大赛,比赛名次最重要;第二,比赛中,把小日本干掉,比获得名次更重要!”
挂掉电话,丁小鹏的耳边还嗡嗡响;赵坤今晚的声音有点吵,让他怀疑教练今晚是不是喝了点小酒。
丁小鹏是第一次参加大型国际比赛,还不是很清楚体育界广泛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隐形规定,那就是,不管什么比赛,只要是和日本选手对垒,那就绝对不能客气,把对方往死了干!
这句话,现场教练们不好明讲;但远在国内的赵坤教练却可以讲,而且,喝了点酒的赵坤教练讲得理直气壮,气势如虹!
比赛开始,丁小鹏故意没往前冲,眼看着那对日本孪生兄弟抢到了领先位置;他故意留在中间位置一边观察,一边准备伺机而动。
一圈过去了,丁小鹏的位置没有任何变化。
第二圈过去了,那对日本选手依旧处在领先位置;丁小鹏往前追到了第四名的位置,确保不被拉得太远。
他已经看清楚了,那对日本孪生兄弟死死卡住了内道,谁要想超越,必须绕到外道。
那必须是实力超群的选手才能做到。
丁小鹏明白,自己如果想取胜,就只有这华山一条路可走!
最后一圈的铃声响了。
丁小鹏加速超过第三名选手;然后,他继续加速,并且毫不犹豫地跨到外道,直接对两名日本选手进行碾压式超越。
处在第二名的日本选手发现了他的企图,身体故意往外跨,企图阻挡住丁小鹏,或者进一步把他往外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