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
队员们的训练周期从秋天来到了冬天。
赵坤教练一点点给队员加量,让他们越来越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对抗。
每天的晨跑,他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比赛氛围,每个队员在最后冲刺时,他都站在终点线位置,一边掐着秒表,一边高声喊:“好,比昨天提高了×秒,继续加油!”
丁小鹏和李健这对天然好兄弟加对手的表现格外抢眼,他们的成绩几乎是你追我赶,节节攀升。
每次训练结束,李健都是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调侃说:“和丁小鹏一起训练就是过瘾,就跟正式比赛一样,总被他逼得拼老命!”
丁小鹏不像过去那样马上回击了,而是微笑着盯着李健看,直到把李健看毛了,着急喊:“咋了,我说错了?难道不是那种感觉?”
丁小鹏这才慢悠悠地说:“对,是那种感觉,所以你要多准备几条老命。”
赵坤教练对每个队员的体能、速度、爆发力等各种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决定给他们把比赛项目相对固定下来,有利于队员们平时做针对性训练。
他给丁小鹏的具体规划是,主攻八百米,一千五百米和五千米;三千米和马拉松作为备选项目。
李健的主攻项目是八百米,三千米和五千米;备选项目为一千五百米。
在赵坤眼里,李健的速度占优势,八百米是他的重点夺金项目。
而丁小鹏的优势在耐力和节奏,五千米是他的重点夺金项目,所以有意识地让他放弃三千米项目,延长正式比赛时与前两项比赛的间隔时间,有利于他的体力恢复,确保冲击重点项目金牌。
赵坤教练心里很清楚,在当前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国内田径界,期望一个队员包揽多个项目金牌的目标已经不太现实;利用群体优势增加夺金点,实现多人出击,多点开花,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比赛策略。
唯独有一名队员他却保留着几分超预想期待,那就是丁小鹏!
在他眼里,丁小鹏超强的意志力就像一颗核弹,始终无法预判他在临场爆发时的威力;对此,他深有体会。
元旦到来,队里放了一天假,让队员们出去放松一下心情。
女队员上街买打折衣服;男队员朝思暮盼看“花裙子”的机会儿终于到来了。
他们从头天晚上就开始筹划行动路线,一大早,就有人早餐也顾不上吃,匆忙结伴离队上街了。
但今天丁小鹏却让铁哥们儿李健放了单,因为他以补习文化课的理由留在队里,李健只好临时加入了别的小团体。
等宿舍里基本静下来时,丁小鹏却放下课本,一路小跑来到运动场,他准备利用上下午时间,各跑一个一万米。
教练提醒过所有队员,元旦过后,队里将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赛,测试成绩将作为参加今年全运会的选拔依据。
几乎所有队员都重视这次测试赛,但只有丁小鹏将这种重视实践在了放假时间加练的训练场上。
当赵坤教练在训练场上找到他时,他上午加练的一万米已经接近尾声。
赵坤观察着丁小鹏的跑动姿势,看到他的身体摆动状态越来越合理顺畅,仿佛多了两条隐形手臂的助力,显然是经过了细心体会和反复揣摩才得出的心得;这让赵坤心里对这个爱徒格外多了几分欣赏。
赵坤教练来训练场找丁小鹏,是因为丁小鹏父亲有急事找儿子,却打不通儿子的电话;只好把电话打给了赵坤教练。
赵坤提前知道了丁小鹏奶奶已经去世的实情,所以,他没有中途打断丁小鹏的训练,而是一直等他训练结束后,才让他马上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丁小鹏拿起放在场边秋衣上的手机,看到了一长串未接来电,全显示着父亲的字眼,最后一个是教练的。
他马上给父亲回拨了过去。
“喂”了一声,他就转入沉默状态,很久才会嗯一声,一直到电话结束,他才很沉重地说了句:“我知道了,我听您的。”
赵坤教练没有急着和丁小鹏说话,而是留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把情绪稳定下来。
丁小鹏一直回避着教练的目光,望着操场远处,好一会儿不发出任何声音,也不动,仿佛成了一尊雕塑。
赵坤教练终于忍不住走了上去,用力抱了抱丁小鹏瘦小的肩膀,小声说道:“小鹏,回不回家,你自己做决定。”
说完,他轻轻拍了拍丁小鹏的肩膀,转身离开了操场。
走出几十米远,他的手机短信提示音响了,他打开手机翻盖,屏幕上显示是丁小鹏发给他的:“教练,我和父亲说了,奶奶已经去世,我决定不回去了。”
赵坤看完短信,刚想回复,马上改了主意。
他回身望向操场,看到丁小鹏已经又一次奔跑在跑道上了。
他冲丁小鹏招了招手,丁小鹏也会意地冲他挥起那只短小的右小臂,一边跑,一边举了很长时间。
测试赛在元旦假期后的第三天正式开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