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成人小说 四合院:从旅行青蛙开始

第486章 皇室精品

  皇室用品,必是精品,古人诚不我欺……

   只此一件,已经足以对得起赵国强舍生忘死的冒险了……

   把九个小鼎重新装好,看向另一个箱子。

   一件金光闪闪的甲胄,旁边还有两柄兵器,一刀、一剑。

   甲胄固然金光闪闪,赵国强还是弃如敝履。

   反而急不可耐的一把拿起了那把宝刀,白玉为柄,雁翎造型……好家伙……

   这塔吗的很有名……

   历史记载,清王朝以弓马得天下,居安思危。

   乾隆十三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奉皇帝命令,分四批,按照“天、地、玄、黄”编号,共制作了九十柄腰刀,三十柄宝剑,作为永藏。

   这批宝刀宝剑,最有名的就是后世在市面上曾经流通过的“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

   白玉为柄,刀身百炼,刀鞘贴金桃木皮,美轮美奂,雍容华贵,将皇家的气象展示的淋漓尽致。

   赵国强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了。

   脑子里只有“窝草”两个字了。

   麻木了……

   第三个箱子是珠子的海洋……

   珠光宝气……

   成串的朝珠,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琥珀、蜜蜡,花花绿绿,琳琅满目。赵国强彻底看花眼了……

   按照大清礼制,朝珠有108颗珠子贯穿而成。

   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人专用,反之为女眷专用,泾渭分明。

   另有一串垂于背后,称为背云。

   按照清《会典》记载,上至皇帝、后妃,下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及朝廷命妇皆可佩戴朝珠。

   东珠和明黄丝绦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专用。

   赵国强双手在珠子堆里一抄,哗哗作响,光听听声音,已经是神魂俱醉。

   啪……

   一件硕大的天珠掉了出来……

   ……

   满清皇族崇信萨满还有藏传佛教,这里出现天珠毫不奇怪。

   问题是这天珠密密麻麻的圆圈,显然是顶级的九眼天珠,数量稀少的可怕。

   虽然足够珍贵,不过在这一堆的宝物中,天珠算个锤子……

   刚才赵国强抄底,手感上就觉得朝珠并没有那么多,显然底部另有乾坤。

   于是摸了下去,一块一块的不会又是金砖?

   果然和分给童小叔的东西一模一样,上边篆刻着内务府造办处的字样。

   宝物见多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赵国强的神智已经有点浑浑噩噩,转眼看向最后一个箱子。

   大箱子套小箱子……

   拿出一个小一号的木盒,里边整整齐齐的放着一套玉玺。

   ……

   天子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至于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

   只是代表着王朝的正统属性,不在天子六玺之中。

   到了唐代,唐皇又加了“神玺”“受命玺”两件玉玺。

   天子六玺也变成了八宝,连名称也给改了。

   江山传到大宋的道君皇帝,这厮简直是个奇葩中的奇葩。

   自作聪明的又加了一宝———“定命宝”……

   赤螭为钮,方九寸,硕大无比,还自命不凡的把这件定命宝定为九宝之首。

   足以用来砸人,保证可以拿来当铜锤用了。

   到了宋高宗手里,这家伙也不甘示弱,又加了一块大宋受命中兴之宝,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

   到了大明皇朝,开国之初,皇帝便足足有了十七宝,嘉靖十八年,这位喜欢修道练气的皇帝大手一挥,又新制了七宝,生生的把皇帝的玉玺叠加到了二十四宝的地步。

   可谓是花样繁多,规制齐整,用法严谨……只差上茅厕也要专一发明一块玉玺的地步。

   “一、二、三.......”

   赵国强乐滋滋的数了一遍……

   二十四枚……

   整整二十四枚……全套的皇帝玉玺……

   不了解情况的历史小白都还会以为,从古到今皇帝的玉玺都是传下来的那一套,其实历朝历代的皇帝除了秦始皇传下的传国玉玺之外,其余的玉玺都是在开国之初就重新篆刻的。

   要不然大清的皇帝,发布的诏书上居然盖着“大明皇帝之宝”,才是让人笑掉大牙。

   眼前的玉玺就是一整套的大明皇室玉玺……

   果然是皇室秘藏,真正的富可敌国……

   底下还有最后一个小箱子,赵国强索性全把它打开了。

   这厮已经被震惊的麻木麻木再麻木,没有知觉了。

   小箱子里躺着一个精致的金棺玉椁,原来是这件东西……

   这种规制的东西,赵国强从后世的新闻里见过。

   佛教经常用这玩意儿盛放佛骨舍利……

   精致小巧的棺椁上镶嵌着佛教的七宝,琉璃、珊瑚、琥珀、玛瑙、砗磲等宝石装饰,上边还雕刻着天人飞升图等精美的图案。

   这东西赵国强已经不敢大大咧咧的胡乱打开了,要知道这东西虽然说的是金棺、银棺。

   其实有的根本就不是纯粹的实心金银材质,万一是个金包木的材质,存放了这么久已经脆弱不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