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就用市府大院
第630章 就用市府大院
LF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冀省的中部,距离省会SJZ市有280千米,但是距离首都和津门市各只有5-60千米。可以说LF市城区拱卫着首都东南,与首都和津门两大城市连成一条直线,而它位于中间。
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廊坊享有了“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的美誉。凭借着极其方便的交通,划入了首都半小时生活圈的范围。
只是交通便利代表不了廊坊只有三百万的本地人口,以及刚刚达到中等规模城市的经济地位。
LF市招商局的领导们几乎是陪着贝壳集团的投资考察团队天天住在宾馆,只要考察团对哪一块地哪一个楼表示出兴趣,那就是一个字,征地拆迁我来办,三个月保证贝壳集团能进驻开工!
贝壳集团考察团的员工们在别的地市最多待三天,来到了廊坊以后愣是一个星期没走出去。连团队中的女职员,每天都被廊坊的热情灌的晕乎乎的。
没办法,这里的投资热情太高了,地皮随便挑,贷款我来搞,地方税务直接免五年。一句话,只要你贝壳集团愿意进驻,LF市满足所有合理要求!
到最后,负责带队考察廊坊的副总都不得不找到杨志远诉苦道:“廊坊的条件实在让我们不知道怎么拒绝了啊!”
杨志远:“那投资廊坊的市场前景你们测算的怎么样?”
副总:“不容乐观啊,廊坊毕竟还是个中型城市,本地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有限,虽然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也很便利,可流动和过境人口并不能形成真正的购买力。尤其是在京城已经有两座贝壳广场,津门也已经决定了新建贝壳广场的情况下。”
很明显,考察团是不看好廊坊的,杨志远认真听取了考察组的分析后,也认同专业人士的意见,但是直接拒绝明显太不礼貌了。国人还是将就一个礼尚往来的,LF市如此的热情,贝壳集团也不能让人家热脸贴个冷屁股啊。
怎么办呢?
杨志远想了又想,最后做了个决定:既然直接拒绝不礼貌,那咱们就婉转一些,挑一个他们不可能出让给咱们的地段,这样既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又不会损了双方的友谊。等到下一轮的贝壳广场建设时,再优先考虑LF市。
于是第二天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贝壳集团的考察组在做完考察结果报告后便提出了一个让LF市代表团意外的决定:
贝壳集团看中了目前的市府大院所在地皮,如果要在LF市建设贝壳广场,那就要建在这个地方,才能满足贝壳广场对消费群体的要求。
意见提的像模像样,论据也十分的有说服力,现在LF市的中产以上家庭一多半都生活在市府大院周围三公里内。可这可是市府大院啊,不能因为要引入贝壳广场,就让全市的干部头头们露天办公去吧。
不能!不能就对了!
贝壳集团的负责人微笑的说道:“以上的报告只是单纯的基于经济和市场数据作出的分析,并没有掺杂别的考量,所以结论有些不近人情了,还请各位领导见谅。
只不过目前LF市能够支撑起一座贝壳广场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我想随着廊坊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出现,到时候我们可选择的范围就大的多了。
我希望下一次集团派来廊坊考察的队伍还能够是我带队,届时定能够回报LF市府和各位领导给予的热情款待。”
这位副总明显是算定了LF市府会拒绝,一副胸有成竹的把下坡的台阶都给LF市支棱好了。
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出意外的意外就这么出现了!
廊坊的两位当家人在听取完贝壳集团考察组的汇报后,低头商量了一下子,然后当场就拍板:“同意!那就用现在的市府大院建贝壳广场!”
啊?
同...同意?
不是,我说大佬,您...您怎么能同意呢?
导演,这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这可是事关市府脸面的啊,您要不再慎重考虑考虑呢?
不是,我说,哎呀!
LF市当家领导这一极有魄力的抉择一出,根本就不给贝壳集团这位副总反悔的机会。当场就现场召开了一个简单的常委会,通过了贝壳集团考察组的考察报告。甚至还让与会的秘书长直接形成会议纪要,通报全市,接下来的两个月之内,市府大院内的所有单位都要找好地方搬家!
市府的一把还不无高兴的说:“之前他们总抱怨咱们市府大楼的办公条件差,现在贝壳集团一来,总算是迎来了新建市府大楼的机会咯。”
这可真是铁板钉钉啊,一锤子就把贝壳集团的报告给砸结实了。市常会都能临时现场召开,这是何等的效率?
事到如今贝壳集团要是敢反悔,LF市的官司估计能打到省委大佬的案头上去。
你们出的报告说是要用市府大院开发贝壳广场,咱们爽利的同意了,还保障两个月内就清空。这时候要是再变卦,那可就太不像话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