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634章 【成功的银行家】

重生之文豪崛起 汪公子在年 2015 2024-05-30 14:10

  回公司的路上。

   霍耀文坐在后排的位子上闭目假寐,身旁坐着的尹文曜,看老板闭着眼睛,怕他是睡着了,欲言又止了好一会儿。

   “尹顾问,有什么事直接说吧,看你从环球出来憋了这么久的时间。”霍耀文睁开双目斜睨了一眼尹文曜,刚刚他虽然一直闭目假寐,但还是察觉到了身旁尹文曜小动作。

   “那我就直说了老板。”

   尹文曜看老板没睡着,想了想直言不讳道:“我觉得就算包船王答应帮老板您入驻汇丰成为董事,恐怕也不太好实现。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按照包船王给的价格,每股100元卖了九龙仓的股票。”

   最开始收购九龙仓股票,是由戴维德全权负责,后来霍耀文派他去收购电气公司,又领着戴维德到内地考察市场,这事就交给了尹文曜负责。

   所以尹文曜对老板收购九龙仓具体花了多少钱很清楚,现在只要把九龙仓股票卖给包船王,就能够轻轻松松的豪赚七八亿港币,完全没必要让利来换取包船王的帮助。

   尽管老板想要入股汇丰这件事,尹文曜一早就知道,但他心里还是觉得不太可能。一方面汇丰不缺钱,又是香港四大银行之首,还具备港钞的印钞和发行权,港岛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要依靠汇丰,霍耀文想成功入股成为董事,难度不亚于登天。

   “我知道成为汇丰董事很难。”霍耀文想了想说道:“但也不是绝对的不可能。”

   距离1980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不出意外的话,内地方面应该已经就港岛问题开始考虑和准备了。

   只要历史不发生大的变化,那么中英谈判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到那时候英国人为了在港利益,肯定会采取某些手段,而汇丰作为香港最大的银行,必然会受到波及。

   那个时间点,就是霍耀文大规模收购汇丰股票的时机。

   现在与包船王合作,只不过是为了提前打入内部,好能在汇丰低谷时,了解内部的信息,从而一步步的攻克。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强者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苏维尔是这样,汇丰想来也是如此。

   “老板您的意思是?”霍耀文说的云里雾里,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可尹文曜琢磨了半天,愣是不明白这句话和老板的自信源自于何处?

   是,老板是有钱,尹文曜作为霍耀文财务投资公司第二把手,对老板资产上的了解不比戴维德少多少。

   不提和记黄埔、寰宇集团这两个大公司,光霍耀文在国外投资的苹果公司,今年就赚了差不多几千万美元。而且按照如今的趋势,苹果公司的势头凶猛,一旦上市恐怕又是一个庞然大物。

   可这些都是固定资产,现金方面,各个集团和公司加上霍耀文的私人账户,顶天了数亿美元。这些钱的确不少,但对比汇丰这座牢牢占据香港百来年的银行大鳄来说,也只能说还可以。

   毕竟汇丰可是占据香港三分之一的银行客户,甚至还持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份,就连老板的和记黄埔,汇丰银行都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

   霍耀文摇摇头道:“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只要密切关注汇丰股市和董事局高层的波动就行了,特别是要关注好汇丰大班沈弼的一举一动。”

   对于汇丰这位大班沈弼,霍耀文接触过几次,对方虽然看起来很好相处,也因为支持华人资本的各项举措,受到不少华商的信赖,可霍耀文对其没什么好感。

   沈弼是一位很成功的银行家、投机者,他上任的这六七年时间,看似是借助汇丰银行出台了不少对华商的优惠措施。

   可实际上,还是因为沈弼比大部分在港的英国人明白,随着时代的进步,本土华商资本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不提另外一个时空小李子借助沈弼收购了和记黄埔,光如今真实发生的包船王收购九龙仓,沈弼在其中可是出了大力气。为了能帮包船王顺利收购九龙仓,他抵着怡和洋行和董事局的压力,凑齐十几亿资金贷给了包船王。

   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华商资本。

   而沈弼这一步棋,也的确是下对了。

   在70-80年代早期,被后世人称为汇丰银行沈弼的时代,华商逐渐控制了香港的经济,沈弼无疑是香港华人经济的幕后重要推手,也成就了普通人对汇丰的情结。

   十几年后很多人都将汇丰股票视作情怀,买股票送人成为上等礼物,并像传家宝一样传给下一代,当汇丰股价下跌时,一些铁粉散户自发地在低价接手。

   可惜,这只不过是大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汇丰的初衷从来不是扶持华商,沈弼自己教育下属:“两条船,一条是英资的,一条是华资的。无论是谁的,我们肯定在那条更安全的船上继续行驶。”

   从这点就看得出,沈弼这位熟悉香港人情世故的英国人,是一位很成功的银行家和投机者,从不带一丝私人情感经营银行。所以对于沈弼和汇丰而言,为了金钱和安全,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