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武勋

第一百零七章 哈森千夫长

大明武勋 一颗红薯 2173 2024-05-30 14:24

  “殿下,我不同意!”

   安陆一副你要去冒险,我就死给你看的表情,令朱厚照头都炸了。

   新河口堡岌岌可危,他留下两千连弩,为的就是去偷袭,去骚扰,从而能缓解张浚的压力。

   可安陆不同意。

   安陆说的也很有道理:“殿下,如果您是单枪匹马,又或者带上我,带上朱鹫、杨过,属下都没这么担心……”

   “以殿下您的轻功,以我等的轻功,只需想跑,天下没人能够阻拦!”

   “可您现在是带大军出动!”

   “如果只是骚扰,小顾完全可以胜任,又何必您亲自去!”

   朱厚照瞠目结舌,安陆你怎么这么能说!

   你啥时候口才这么好了!

   朱厚照还当真不知道用什么理由反驳!

   他说得口干舌燥,安陆都不同意。

   安陆耐心道:“殿下,之前您在新开口堡出击,那是因为就在城墙边缘,您可以随时回归。”

   “再加上,鞑靼人的奴隶消耗得差不多了!”

   “可新河口不一样,那里有火筛,有卜罗奇,还有达延汗的本部骑兵,更有无数的奴隶,只要您去,鞑靼人哪怕不攻击新河口堡,也会集全力攻击您!”

   朱厚照长叹一生。

   的确是这个道理!

   他若出现在战场,什么新河口堡,什么战略目标,什么战役……这些都不重要!

   所有的目标,都比不上他!

   因为,他就是神药!

   为了抓住他,鞑靼人哪怕死光了都无所谓。

   但朱厚照心忧啊!

   不把新河口堡的敌人打退,如何光复永安堡!

   永安堡不但有上万将士,更有无数物资……最重要的是,那些匠人们,连同长城的模具。

   好吧,模块什么的无所谓!

   可那些匠人是宝贝!

   朱厚照道:“好吧,本宫同意了!”

   转身,朱厚照吩咐顾雄:“本宫予三千中军交由你带领,你要上天入地都随你!”

   “有机会,就去灭了飞狐岭关的鞑靼人,或者狠狠地骚扰火筛,狠狠偷袭卜罗奇那条鬣狗!”

   “不过,鉴于连弩给了一部分予朱鹫,暂时只有两千连弩予你,想来也够了!”

   顾雄郑重道:“殿下,连弩足够了,属下的意思是,连弩这种好东西,用于撤退时更显威力……而且,平时杀奴隶太不划算,想来我等撤退的时候,鞑靼人多半会用主力骑兵来追。”

   朱厚照笑起来。

   果然,战场才是最好的成长地方。

   经此一役,顾雄也开始成长了。

   要是之前,这个傻小子保证只会想如何去咬一口就跑,绝对不会想这么多。

   朱厚照道:“连弩虽然只有两千架,弩箭却是足够的,避免万一,让每个兄弟都多带弩箭。”

   待顾雄走后,朱厚照悠悠然发现,自己竟然无事可做。但他深深明白,即便是他亲自去,想要改变战局……也难!

   战争从来不是说你人多,说你有最好的武器,就能稳赢。

   战争的胜利,不但取决于临场应变,双方的对决,同样取决于后勤、经济、政治等一系列因素。

   冷兵器时代,取得战略位置,比什么都重要!

   否则,宋朝如斯富有,还拥有神臂弩这种变态玩意。

   为何不曾光复河山!

   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北方!

   就朱厚照这几千人来说,错非新河口如此重要的地方,他绝对不会派出去。

   这支队伍,应该在需要一锤定音的时候,发挥改变战局的作用。

   而不是现在……就算将鞑靼人偷袭得欲仙欲死,能改变战局么?

   不能!

   改变战局的根本,在于一个地方,飞狐岭关!

   只有将飞狐岭关隘修缮成打不破的雄关,与八达岭、居庸关完成闭环,能实现战略上的遥相呼应,互成犄角。

   才能改变战局,才能拒鞑靼人于长城之外!

   所以,永安堡的匠人是如此重要。

   可现状如斯,朱厚照不得不做出第二手打算。

   他亲笔给焦芳写信,加急制作另外一套长城模块,加急准备额外的水泥等一应物资。

   并且,调集匠人!

   最主要的是,连弩——必须大量生产!

   朱厚照幽幽地想,战争的胜负,又压在了一个太监的身上……读书人,你们知道么?

   刘瑾!

   此时的皇庄,被刘瑾催得屁滚尿流:“殿下要求的一应物资,速度准备!”

   尖利的声音不断回荡:“去告诉那些商贾,别惹怒咱家,为了殿下的宏图大计,咱家也是会杀人的!”

   ————分段————

   永安堡的守将姓林,祖上福建林氏族人,林东!

   乃是靖难之役后,由福建迁徙至河北的武人世家。

   与李东阳家族,算是同一批。

   近百年来,林氏也算能人辈出,虽不曾高任总兵,或者五军都督府某个都督之位,但什么游击将军、参将、把总、都司之类职务,当真不少。

   算得上功勋辈出!

   可就是这样,他投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