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武勋

第九十八章 飞狐岭关

大明武勋 一颗红薯 2191 2024-05-30 14:24

  朱厚照的计划,虽有可取之处,也有相当大的风险。

   他想引一部分鞑靼人入长城之内,进而封闭飞狐岭关。从而,内里围殴落马的鞑靼人,对外狙击鞑靼骑兵。

   敢进入飞狐岭关的鞑靼人,无论是被围困还是歼灭,都能成为谈判的筹码。

   只要能封闭飞狐岭关,就改变了战争态势,夺回了主动权!

   这需要完成好几个先决条件!

   一是要挑选合适的时机。

   在冰雪未完全融化之前,草原民族只会据守飞狐岭。兼草原民族,一直都很有耐心。

   等到冰雪开始融化之际,鞑靼人会加大进攻的力度,他们会像狼群一样持续出击,令大明疲于防守。

   二是宣府的各个军事堡垒,要在围困鞑靼人,或鞑靼人主力进入的时候。能守得住!更要稳得起!还要能攻出去!

   故此,朱厚照建议,现在就完成合理的兵源配备比例,完成物资分配。

   三是,飞狐岭关隘要在无比苛刻的条件之下,完成城墙的合围。

   否则,这场战役大明会一直处于防守态势。

   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这个道理,张浚自然很明白!若大明一直处于防御的战争姿态,万一某个堡垒陷落,就是天大的灾难。

   并且,处于防御姿态的战争,被人攻陷某处,几率还非常大!

   不过,张浚虽有心一试,却仍然拉着朱厚照仔细推敲!

   朱厚照也很清楚,这个计划存在巨大的风险性,若不能彻底说服张浚,他必然不会支持!

   于是,朱厚照娓娓道来。

   “本宫于去年,就搭建了无数模块。”

   长城的模块!

   一块块最坚硬的铁桦木,以及无数的钢铁架子,以最快的速度,搭成长城的形状。

   继而,填充水泥!

   当然,这仍然有个前提。

   鞑靼人需要等到冰雪融化,大明一样要等到冰雪融化。

   否则,水泥如何烘干是个大问题!

   以往,大明不是没有想过这么干!

   用火箭车、火炮狙击敌人。

   可火箭车难以填装,一次发射只需几秒钟,就完事了!至于火炮,还不曾运输到发射位置,鞑靼人就来了。

   大明还尝试过数千弓箭手狙击!

   可是,鞑靼人也会调集大军!

   用奴隶来消耗弓箭!

   这些奴隶,在鞑靼人需要的时候,完全不会计较牺牲的数量!

   再加上,鞑靼人的主力是来如风去如电的骑兵。

   他们不杀士兵,去杀匠人!

   大明尝试多次都不能成功,无奈之下,反而将新开口、新河口两个堡垒打造成了铜墙铁壁。

   之前。

   每次鞑靼人小股骑兵进来,大明就骑兵对骑兵,相互绞杀。鞑靼人要是大部队来攻,就干脆放进来。

   然后,宣府就成了绞肉场!

   可这一次,鞑靼人来的太多了。

   以致于,张浚毫无把握!

   他的战术选择,就是在飞狐岭关隘长城段死守,逼迫鞑靼人必须通过新开口、新河口之间的道路。

   从而展开夹击!

   继而,绞肉场提前来了。

   倒是朱厚照这么一提议,张浚马上反应过来:“殿下,虞台岭山谷乃是唯一通道,吾等为何不于此地新建一道雄关?”

   但他马上又清醒过来。

   还是鞑靼人的原因!

   飞狐岭关豁口都拼得你死我活,真要断了这条通道,鞑靼人还不得加倍拼命!

   更何况,只要进了长城,真就这一条路?

   好走的路是虞台岭山谷,可能走的路就多了!

   所以,与其费各种力气,还不如一劳永逸!

   飞狐岭关!

   不过,这个提议让朱厚照沉思起来。

   这个计划很好!

   很有目的性,也有非常大的操作可能。

   可是,模块城墙这些东西……需要的时间,何止一天半天。等模块弄好了,怕是战争也差不多结束了。

   但朱厚照的提议,令张浚眼前一亮。

   因为,弩箭!

   朱厚照的中军五千人,每人两把弩,四十支箭!兼这玩意是连发,还不费什么力气。只要鞑靼人敢来,就是排队枪毙!

   这个地方,朱厚照的羽林卫只需镇守两日时间,等到水泥干涸,战略目标就完成了!

   且同时,张浚需要在羽林卫出动的刹那,对已经进入长城的鞑靼人,发起最暴烈的攻击。

   即便不能全歼已进入的敌人,也要为朱厚照守住身后防线。

   否则,朱厚照就是两面对敌……朱厚照就算能跑掉,他苦心积虑的军队,以及被他当宝贝的武器,连同弩箭,都会成为鞑靼人的战利品!

   张浚完全有信心朱厚照能守住前方。

   他没信心的是,如何帮朱厚照守住后方。

   因为朱厚照的后方,还有匠人!

   只要被鞑靼人溜出去一小部分,计划就破产了!

   所以,张浚遗憾地放弃了!

   ————分段————

   朱厚照的提议,张浚其实非常心动。

   这是个非常好的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