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明不南渡

第九十一章 保卫前的安排

北明不南渡 那日十月十 2191 2024-05-30 14:24

  捷报在朱慈大军凯旋之前便已经传入京城之中。

   随后由谢芳安排通晓全城,与百姓共乐。

   百姓会不会因为朱慈胜利而很乐?这还真不一定,毕竟李自成那句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极其具有摧毁力。

   朱慈不赦天下的举动,赢得了一定的民心,但实际上许多人心里对于京城换了天,并没有太大的抵触和反感。

   不过,北城的居民们因为朱慈从德胜门外凯旋,还是自发的聚集成了一列队伍,和京师内的官员们夹道欢迎朱慈的返回。

   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旌旗招展,热闹非凡。

   面对这样的盛况。

   朱慈并没有露出太过于兴奋的表情,毕竟……这还只是第一战。

   被打掉了一万多人。

   对李自成来说,实际上是无关痛痒的。

   想要彻底守住京城任重而道远。

   但面对官员和居民的兴奋,朱慈作为大明皇帝。

   发表了一次简短扼要的获胜感言。

   “朕是大明的皇帝,更是天下万民的皇帝。”

   “即为天子,自当安抚众民。”

   “民不果腹,朕便割肉食之。”

   “民不安宁,朕当以身卫之。”

   “如今大明国事衰微,贪官横行,贼匪丛生,此诚百姓之苦也。”

   “朕便以手中之剑,上斩贪官还政清明,下斩流贼,以定民生。”

   “旦有为祸百姓者,哪怕是牛鬼蛇神,朕也会给你们砍下来!”

   朱慈骑在马上,慷慨激昂的对所有的人说道。

   能不能最终做到,百姓和百官谁也不知道。

   但美帝那边争取民意,不都是先画张好饼,调戏百姓投票的么。

   朱慈的话,还是有所根据的。

   百官被毫不留情的斩杀,罪犯亦被无情的屠戮,再配合着这次以少胜多般的奇迹之战。

   这一次的嘴炮还是很有分量的。

   “吾皇威武!”

   百官在朱慈骑着马喊完话后带头纳拜。

   百姓亦是感念于新皇那热情洋溢,又体恤民生的发言,顷服般的扣首。

   因为着朱慈的果断,因为着朱慈的武功。

   许多人对朱慈渐渐产生了一种崇拜之感。

   ……

   通政司,无疑是朱慈对外宣传的主要手段。

   朱慈在德胜门的讲话,很快便由陈良谟负责通晓全城。

   由于朱慈说话的时候,也没开麦,听清楚的人,并不多,并且是文绉绉的漂亮段子。

   但经过无数主讲在各处宣传,在全城引起的反响还是很强烈的。

   尤其是那句割肉以食之,经过各种版本的诠释和加工。

   令广大人民群众,大为感动。

   “圣上这是百年难遇的明君啊,心系百姓,又英武盖世。”

   “将心比心,这样的圣上,咱们又怎能背弃。”

   “是啊,天下大乱,可都是那些吸人血的贪官干的好事,要说咱们得圣上,那还真没得说。”

   “圣上真的不会割肉吧。”

   “混账,那可是咱们皇帝,要是让皇帝都割肉了,咱们这些臣子又有如何颜面面对天下?”

   ……

   对于朱慈他自己在德胜门所说的话,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朱慈本人并没有深查。

   装了个逼就跑的他,想的是逐渐让全国都对他形成个人崇拜。

   独裁是当然要的,但以恐怖和暴力来支撑的独裁,是很容易翻车的。

   只有那种盲目的个人崇拜,才能将整个国家的力量彻底凝成一股绳子。

   指谁打谁,所向无敌。

   这都需要争取自己的基本盘来维系。

   朱慈已经获得了军队的基本盘,对于普通的百姓,也要尽情的拉拢。

   方式上,就是保证全城百姓的吃喝不愁,同时没事在他们面前吹吹牛逼。

   只是这还需要时间,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现在最重要的显然是。

   已经近在咫尺的李闯大军。

   在击败了高一功后,朱慈立刻开了临战前的军会。

   军会除了召集本部各位将领外,文官们亦被拉了过来。

   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都是能够为大明死节之臣。

   所以只要每一处的城门由他们来掌管,朱慈并不担心他们会开城迎贼。

   “防御的重点在彰义门,西直门和阜城门三处,兵力和火炮火器也集中在这三个地方。”

   朱慈知道的是,李自成在第一天进攻北京时便是攻击这三处城门,而根据北京周围的地理布局,从昌平而来的李自成,最方便进攻的也只有这三处城门。

   他们会在第一天尝试攻城,而朱慈要做的是,至少要撑住第一天。

   “启禀皇上,臣以为,或可以弃外城,而守内城。外城大而难守,亦无重要之处,分兵于外城恐难支撑。”

   新城侯王国兴道。

   朱慈听后,觉得还是可以的,手下的兵力本来就不多,城内有能够募集到的壮丁当然不可能形成战斗力。

   收缩阵线是集中力量的方法。

   只要内城还在,南边的外城可以适当的放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