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明不南渡

第九十六章 萝莉与正太

北明不南渡 那日十月十 2155 2024-05-30 14:24

  “陛下,臣闻百姓有言曰,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城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此乃天定之数,当以数千童子登城临敌,则北京必陷。”

   宋献策如此言道。

   对于谶语,李自成是半信半疑的,然而宋献策的话,却是帮了他一个忙。

   自从几个谋士为他确定了争取民心的方针后,李自成已经很少去干驱使百姓作为前军的龌蹉战术了。

   但是,如果想要减少主力的伤亡,拿百姓做炮灰却是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

   李自成心里虽然也想着这么干,但苦于没有牌坊。

   宋献策的百姓谶语是真是假,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他接下来拿百姓当炮灰攻城的举动,找到了幌子。

   被宋献策摸到了脉门的李自成,很爽快的接受了他的建议。

   “善。”

   正式开战的第一天,李自成并没有火力全开。

   而是试探性的攻击西直门。

   先是以火炮轰门,但也只能轰一轮,为什么?李自成的炮全是缴获明军的火炮,款式陈旧,打一炮,就要喘上半天。(需要冷却炮管防炸膛)

   但一轮轰击,显然是轰不烂北京的城墙的。

   实心的炮弹,画出美丽的抛物线,砸在城墙之上,只留下一个不浅不深的弹坑,除此之外,便没了下文。

   当然也有某些炮弹踩了狗屎运,越过了八米的城垛口,砸在了城墙上,伤到了几个明军。

   但闯军似乎还没掌握开花弹技术。实心的铁球,攻城可以,但对人的杀伤力极其有限。

   轰击一轮之后,就要开始动刀子了。

   李自成不要脸的从裹挟着的百姓中,挑选了五千,八到十二岁的孩童,男孩女孩都有。

   用尖刀,用利刃,用他们父母的性命,逼迫其拿起刀枪,用自己的血肉,扑向西直门的城楼。

   朱慈在城楼中见到这一切,亦是感到十分的愤怒。

   哪怕是他在沙河玩烧烤,也是选择犯官和罪犯中的成年人,连妇孺都没有。

   那些犯官的幼年子女,可是被送到普通人家教养。

   朱慈自问,自己还是要点逼脸的,但李自成比他还丧心病狂。

   实际上,知道历史走向的朱慈,也听说过李自成攻击北京的时,动用了童子大军,但当真正的面对这些本是无辜的孩子们的时候。

   那才彻底感觉到了乱世本身对于百姓的恶意。

   萝莉和正太的大军。

   这似乎是在挑战朱慈的内心。

   下的了手?

   现在这种时候,已经不是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时候了。乱世之中,只有恶魔才能活的下去!

   那怕是化身公交男,过肩摔,暴踩头也在所不惜!

   “放!”

   谢芳在朱慈的授意下,向明军下达开火的命令。

   西直门被调拨了两门红夷大炮,和四门陈旧大将军炮。

   在闯军的童子大军带着梯子扑过来的时候,仅有的六门火炮齐齐开火。

   红夷大炮基本是这年头最先进的火炮了,它和其他火炮最大的区别是……可以连续轰击,冷却时间很短。

   这也是为何,当初在宁远城,建奴不断吃瘪的原因。

   然而,时间仓促,总共才搞出三门,两门安在西直门上,火力实在有限。

   在两轮轰击过后,童子大军已经前仆后继的进入了火炮射程的死角。

   这个时候,就要靠火器,弓箭,滚石之类的东西猛砸城下的攻城部队。

   当然,他们砸的都是些孩子。

   他们本来就没什么士气,被闯军逼迫着才带着刀子前来。

   如今眼看着身边的小朋友,一个个都被火炮炸死,被弓箭射死,被石头砸死。

   终究是许多人恐惧了。

   畏惧的后退,想要回去找妈妈。

   然而,后退的下场是闯军的屠刀,只要过线,无论是谁,都拉过来一刀剁了。

   对这些童子军们来说,他们要么登上北京城拿下大功,要么后退被残忍屠戮。

   他们哭,他们哀嚎,他们还远没有成人般的心智。

   朱慈冷漠的看着这一切,童子军作为炮灰,和正规军还是差距巨大。

   这么些要力气没力气,要心智也没心智的孩子,竟然在历史上真的攻入了北京。

   可见当时的北京城有多么的糜烂。

   然而当童子军们真正遇到了正常一点的部队,那可笑的战斗力还是不忍直视。

   童子军被迫和明军继续战斗。

   搭上梯子,义无反顾的冲向城墙之上,梯子被推开,砸死了数名小孩。

   然后,继续将梯子搭上去,持续着这种重复操作。

   偶然有几个人冲到了城墙上。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城墙之上明军的近身白刃战。

   明军在这次此战役中表现个个英勇,面对着孩子的大军,基本没有什么战斗上的压力。

   甚至于说,朱慈也亲自提着剑,将登上城的孩子直接砍死在面前。

   滚烫的鲜血,溅射在朱慈的脸上,朱慈能做的只有让他们尽量少的痛苦死去。

   愿他们下辈子,投生到现代,去当可以为所欲为的熊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