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略

第497章 应敌之策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660 2024-05-30 14:24

  “诸位将军,戎将军言之有理,我等此次奉命北上,岂有坚守不战的道理?”。

   众目睽睽之下,仲逸竟语出平平:“黄沙镇,连同城外的西沙、东沙两城,互为犄角之势,攻其中一座城池,其他两处势必会前来增援,可同时攻打三座城池,我军兵力明显不足”。

   话虽有理,可是,这不说了等于没说嘛?

   无论主将,尤其军师、谋士之类的角『色』,大家请你来,不是跟着一起发牢『骚』、埋怨一番的。

   得要解决啊,没有真正的应敌之策,还在这里说个屁啊……

   连日以来,因戎一昶的坚守不出,军心已有浮动,将士们再也不想听这些不痛不痒的话了。

   这一层,身为军师的仲逸,自然十分清楚:他决定先抑后扬,否则,如何能调动起大伙的热情呢?

   “是啊,监军大人言之有理,这些困难,之前我们已商议过多次,看来北征的战事,不好展开啊,身为主将,我……”。

   戎一昶也真会顺杆爬,一副‘看来,不是我一个人没有办法,谁也没有办法’的样子,似乎在找着这个平衡。

   林宗武望望众人,再看看戎一昶,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若再无一个切实可行的应敌良策,众将领们怕是真要闹事了。

   当然,若此刻真有一条锦囊妙计,那底下的人定会遵从,即便是戎一昶,也阻挡不了。

   这就是‘火候’:实在憋不住了,但前提是要有妙计,且能切实可行。

   林宗武向台下的英勇千户所正副千户谭辽、周通递个眼『色』。

   “仲大人,去年在东南福建、福州抗击倭寇时,你曾利用东桥、大水库、凤凰山地形,仅是炸桥一项,就歼敌万余倭贼,当地军民还有顺口溜”。

   关于这个顺口溜,谭辽向众人模仿道:“仲侍读,诱敌深入有妙计:双炮台、攻守自如;炸东桥、水库决堤;凤凰山、密道伏兵;乌龙岭、前后夹击;海岸边、炸倭船、借尸还魂……”。

   副千户周通补充道:“还有小北口方向的倭贼,正是被俞大将军和我们英勇千户所灭掉的,仲大人用福州内外的粮草、财物为饵,倭贼才被引上钩……”。

   这哪里是说战事,简直就是在为仲逸造势。让众人也能也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仲大人足智多谋,我就不信:一个小小的黄沙镇,就没有应对之策?”。

   周通向众人说道:“该不是,仲大人有什么难处吧?”。

   难处?

   林宗武不解道:“都是北征的将士,皆由朝廷指派,为打胜仗,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大家理『性』一起承担啊”。

   “对,仲大人有何妙计尽管说,只要能打赢这场仗,兄弟们万死不辞”。

   将领们纷纷开始表态,但毕竟是军中议事,不是过家家、闹着玩儿的。

   有人还是补充了那一句:“不过……,不能做无谓的伤亡……”。

   若是按照戎一昶当初那样的打法,莫说朝廷这两万多人,再来两万兵马,也是白白送死,毫无意义。

   “既是如此,仲某也就不再有所隐瞒,眼下,形势虽不利于我们,但局面也绝非无法扭转”。

   仲逸终于开口道:“敌军有数倍于我军的兵力,黄沙城城池坚固,西南、东南方向又有附属的西沙城、东沙城,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不能强攻,只能诱敌出城”。

   诱敌出城?

   这倒是个主意,不过众人依旧没有说话,他们要的是结果:如何诱敌出城的结果。

   这一次,戎一昶似乎也来了兴致,他吩咐林宗武、仲逸等缓缓落座,回到各自位置上。

   身为北征主将,若真能来个初战大捷,戎一昶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不过,这里边还有个规矩,相信是每个为将之人都能明白的。

   “除林大人,仲大人外,其他人皆在帐外侯命”,戎一昶这话说的清楚,其他人也听的清楚。

   片刻之后,其他将领纷纷退了出去。

   每逢战事,主将传人前来议事,不足为怪,但能参与这种议事的,不是人人可以的,尤其事关战事秘密部署。

   对其他人而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真正制定攻城的计划。

   ……

   “这,可行吗?是不是风险太大了点?”。

   众人退去之后,仲逸说出了自己的“锦囊妙计”,林宗武并未表示出极力赞同的样子,倒是戎一昶,显得有些犹豫。

   “照仲大人之见,我们佯装倾巢出兵攻西沙城,由戎将军牵头,鞑靼必定会认为我们营帐空虚,派兵来攻打,同时,也会从它处派兵增援西沙城”。

   林宗武说得很清楚,明显是说给戎一昶听的:“这个主意是不错,可是戎将军要亲自『露』面,万一有个闪失……鞑靼可都是些不要命的……”。

   末了,他连连摇头,表示不赞同:“若是让我出面,做这个鱼饵,或许还能考虑”。

   林宗武自告奋勇,仲逸却又质疑起来:“那不行,此计,关键在于让敌军相信我们攻城的诚意,必须要主将戎将军——亲自出面”。

   师兄弟唱的一出双簧,仲逸还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林大人,你可只是个副将啊,不妥、不妥……”。

   这话说的,简直就要挑明了:非戎一昶莫属。

   “若此举能成功,定会歼敌过万,我们向朝廷也有个交代,或许战事就将终结,若鞑靼增兵,那便是戚继光将军上阵了”。

   仲逸笑道:“到时,戎将军便是有功之臣,朝廷定会封赏,我们也跟着沾光了”。

   这话说的没『毛』病,只有共赢才是王道,对大家都有好处,至少没有坏处,才是共同的选择。

   林宗武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他适时说了一句:“如此甚好,战事告捷,我们英勇千户所,监军大人,还有锦衣卫,都可以交差,皆大欢喜啊”。

   是的,谁也希望早点结束战事,否则,就这么待在荒漠之中,何时才能出头?

   沉默半天,戎一昶搜肠刮肚一番,最后来一句托词:“此事,容本将再斟酌、斟酌……”。

   这一句‘斟酌’,林宗武和仲逸分别退了出去,一个回了英勇千户所驻地,一个则去锦衣卫处找南栖原。

   『奸』细的事儿,还没有了结呢。

   门口正在侯命的将领,听到这话,也只能回了各自驻地,嘴上不说,心中却依旧没底。

   这事儿闹得,只能继续待命了。

  喜欢大明略请大家收藏:(www.xs4.cc)大明略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