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犬子汉高祖

第十九章 箪食壶浆

犬子汉高祖 起码骑马 2024 2024-05-30 14:25

  “父亲,吃饭了。”

   “好啊。”

   大旱已近尾声,随着稀稀拉拉下了几滴晚秋的小雨,基本宣告今年的粮田大部分绝收成为定局。

   和往年开始进入冬闲相比,如今田头还满是农人,其中就有刘执嘉和两个儿子——准确说是三个,只不过那第三个堂而皇之去躲雨了。

   可一听说吃饭了,那第三个立马出现。

   “嫂子,今天有啥好吃的?”是刘季那张一脸讨好、越长越帅的脸,和说着好话、吞着口水的嘴。

   “吃饭就跑得快!不是要你来帮忙的吗?几滴雨就不见了人影了,如今又不上学了,不能和哥哥一样,早点下田学干活?”刘执嘉气不打一处来,用手推开刘季,看向刘伯,“老大,你先盛。”

   “三哥!”

   “乖,你怎么也来了?小心路滑摔着,刚下雨呢。别跑!”刘季掉头迎向路上向自己跑来的刘交。

   妻子李氏,现在年纪也大了,该叫李媪了。她一手抱着刘伯一岁多刚断奶的儿子,一手牵着快五岁的刘交。可活泼好动的刘交一见三哥,就亲热地奔了过来。

   父子劳作,媳妇送饭,小孩跟从。这三代同在田间的一幕是那么温馨,暂时打消了刘执嘉的焦虑。

   今年的小麦是不用想了,刘执嘉和一众百姓一样,打算抓紧补种秋大豆,虽然晚了一点,但大豆耐旱也还耐寒,抓紧种下用心管理,补充当粮食吃还是可以有希望的。

   没想到,妻子也关心今年的收成,不在家带着儿子和孙子,也来了。

   “啊啊。”也许是刘季呆在家里的时间比刘伯这个父亲还多,刘伯的儿子刘信对着刘季笑着,伸出手求抱抱。

   刘季松开了蹲下搂着刘交的手,转头去拿陶碗:“我吃饭呢,饿了。”

   刘伯的妻子见状,脸上露出不悦之色,但很快就隐去了,对丈夫柔声说:“饿了吧?今天我特意多煮了一些粟米。父亲说,麦子不多了,要省着些吃。”

   端起饭碗,刘执嘉随意坐在田埂上,只觉得一阵疲乏后的放松。一晃五年过去,自己已经四十岁了,过了这个坎,明显觉得精力不如过去了。

   温馨气氛中,刘执嘉更觉得自己这一大家之长肩上的责任:“季儿,就吃完啦?怎么还摇扇子,还热吗?”

   “这不刚吃完饭嘛,有点热。”刘季仍然不紧不慢摇着方扇。这扇子是他早上携带的唯一物品,而他的父亲兄长肩膀上可都扛着锄头的。

   “季儿啊,这几天大家都忙,你也要早起一些,不要总是不叫不起床。还有,既然不读书了,就要抓紧学干农活——你今天好像帮大哥只动了几下锄头吧?”

   “我不是刚下地嘛?我还不太会使这家伙,再说,我不还小嘛。”

   “还小?你都有我高了,你总不能说扛不动锄头了吧。”

   刘季不说话,一手搂住刘交,一手给他扇扇子。刘交咯咯笑着,不时在他耳边说悄悄话。

   “季儿,没事的。慢慢学着,累了就歇会儿。我们该走喽,交儿来,牵着我的手,别再跑了,妈可追不上你。”

   刘伯妻子看了看这个宠坏了刘季的婆婆,把陶碗收好放进盛饭菜的圆形竹篮子,还有就是喝水的陶罐,挑起来也跟着离去了。

   趁着日落还有点时间,父子三人抓紧松土,点穴,让刘季来撒豆种。这活刘季倒还不嫌弃,因为不用像用锄头那样弯腰用力。

   “差不多了,再歇一会儿我们就回家。”刘执嘉满意地巡视着今天的劳动成果,如果秋收后再抓紧播种,大豆应该多少有些收成的。

   “早该回家了,日头都要落了,再不回去,里门都进不了了。”早早撒完豆种,正就地躺在树下发呆的刘季反应最快,翻身坐起抱怨道。

   “不想劳动?那你倒是用心读书啊,这可是你自己不去马公学堂的。”

   “我倒是想学射箭、驾车呢!可马公能教吗?一天到晚就是念‘子曰诗云’的,儒家不是有‘六艺’吗?他马先生怎么不会?”刘季倒一脸委屈。

   刘执嘉和刘伯、刘仲都被他的诡辩逗笑了。

   “要是这么文武全才,那可是真正的大儒,早就到朝中做大官啦。”刘执嘉边拍掉儿子刘季身上的草和泥土,边耐心解释着,“可‘六艺’中的礼乐你能跟着马先生学好,那已经很了不起,将来也可以去当官的。”

   “那马先生年轻时为何没去做官?还有,现在用马先生自己的话说,已经是‘礼崩乐坏’,国已不国了,我不想再学这没用的玩意。”

   “你!”刘执嘉没想到儿子内心深处竟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定见,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三弟,在家里呆腻了,还是回去读书吧。你够聪明,只要想学一定能学好的。”大哥刘伯宽厚地笑笑道。

   “是啊,二哥我是脑子不够用,可我还是希望你去读书,至少有些新消息可以带回家让大家知道——上次县师出征场面那么大,是到哪里去打仗,战况又如何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