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182章 欢声笑语

中唐之潜龙在渊 秋予岸 2136 2024-05-30 14:26

  大唐东都洛阳光复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内被朝廷张榜通告于长安全城百姓。

   顿时,全城沸腾,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少欣喜若狂,尽皆奔走相告。

   鞭炮如惊雷震天,锣鼓似欢庆海洋。

   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内,全城十数万百姓已无不知晓这一惊人的捷报。

   数万百姓聚于城中主道,整齐的队伍绵延数里有余,所有人面朝大明宫而跪,齐声高呼“天子万岁”、“大唐万岁”。

   他们为北伐将士欢呼,为大将军欢呼,整齐的声音似山崩、如海啸,经久不息地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这样规模的百姓自发集会,本是不被金吾卫所允许的。

   但此刻,没有人会做那煞风景的事情。

   事实上,金吾卫将士们同样兴奋,同样自豪骄傲,甚至对征战在北伐前线的同袍有着那么一丝丝的“嫉妒”。

   能被这么多百姓的欢呼,是何等的荣光!

   此次北伐之战,日后必定能够永留史册!

   长达九年之久的叛乱,也要回归到天下统一的地步。或许有那么一天,重新回到开元年间的盛世。

   宫殿内,一众朝廷重臣的激动表现,并不比外面的百姓好多少。

   数位老大臣甚至在欢喜的泪水中,激动得昏厥过去。

   自安禄山反叛大唐之日起,大唐朝的东都洛阳,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浩劫,多少次毁于战火之中,被多少国贼奸佞所把持。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一个接着一个的在洛阳“登基”,吐痰天下生灵。

   都城难全,社稷怎安?

   而如今,洛阳终于在真正意义上,再次回到了大唐朝廷的控制之下。而且和上次相比是彻彻底底的控制,周围大的敌军势力都被唐军一扫而空。

   “可以了,可以了!以臣这老朽之躯,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唐东都光复,可以闭眼了,可以闭眼了……”一位从昏厥中幽幽转醒的老大臣,老泪纵横地感叹道。

   李岘、元载、裴遵庆、刘晏几人相顾对视之后,心有灵犀地一齐点了点头。

   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参与北伐,没有杀敌冲锋,没有攻城夺隘。但却也以自己的方式为北伐大战顺利进行,做出了谁也无法抹杀的巨大贡献。

   可以说,北伐若能取得最终成功,社稷若能完成一统,大唐若能实现他的又一次中兴,李岘、元载他们,就将是名留青史的中兴干臣。

   若真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一生的所学,满腔地抱负。

   就算彻底地无憾了!

   “这么好的消息,我们应该让天下知道。”

   元载一提出这话,所有大臣都表示赞成。

   上百匹快马络绎不绝地驰出城门,飞奔向各个方向。

   要把这喜庆的消息,像蒲公英一样播撒在大唐每一寸土地。

   让大唐百姓感受到江山重归一统的喜悦。

   远在宋州,唐军大营。

   大帐内,也是一片欢腾。

   郭曦、严越卿、令狐彰等唐军大将振臂高呼,兴奋到了极点。

   张傪面带淡然微笑地看着激动不已地诸将,但随即留意到郭子仪欣慰笑容之下,隐藏的一丝遗憾。

   洛阳和河北大部分地区得到光复,河南府尽在掌握……

   西路和北路的战局已经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几乎可以看到胜利的曙光。

   比较之下,郭子仪的东路进展未免就有点相形见逊。

   东虚西实,先西后东,虽然是北伐之前就已确定的大战略。

   但眼见的皇帝陛下和武安郡王,甚至是其他将领,取得地战绩如此辉煌,向来不甘落于人后的郭子仪难免会感到有点遗憾。

   作为曾经和李光弼齐名的中唐元帅之一,郭子仪威望极高,但是因为皇室对他特别的忌惮,导致一直没机会领军出征。

   再次出征,已是故友李光弼去世之后。然而出征以来,却始终没有大的表现,让已经进入迟暮之年的郭子仪再宽厚,心情也难免低沉。

   很清楚郭子仪的心思,更知道如何来劝谏自己的主帅。

   判官张傪走到郭子仪跟前,淡笑着说道:“整个河南府的大局已定,接下来的战事重点,就在于我东线。河南府、河北大部分地区失去,叛军上下必然人心大乱。举止失措,东线决胜之时已到。待得西线大军东进之时,老令公正可与陛下、武安郡王会师于开封城下。”

   郭子仪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微点了点头。

   的确,是轮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众将!”

   “大帅。”

   “整军备战,出发。”

   “是。”

   如果说李春的阵亡是给了史朝义重重的一击,那么洛阳、信都城,甚至是河南府和河北一大半的尽数沦陷。

   则是在他的心头狠狠地割了几刀。

   但这一切,都比不上向润客生死不知的噩耗。

   比起李春,向润客与史朝义的关系还要更加亲密些。在军中地地位也要更加重要。

   徐璜玉、向润客、李元遇三人,是在田承嗣、能元皓不幸去世之后史朝义军中的擎天巨柱,各自督守一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