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第157章 司马懿再战诸葛亮(求订)

  凉州刺史徐邈一路逃回武威,立即写好奏折,差人送往洛阳,将马谡收服了三个羌人部落的消息报于魏帝曹叡。

   曹叡深觉事态严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朝堂上,曹叡刚提议起兵伐蜀,文武百官全都沉默了。

   两个顾命大臣陈群和司马懿,也都极力反对伐蜀。

   这并非他们怯战。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魏国是三国兵力最强盛,国力最雄厚的国家不假,可真要对蜀汉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此时却是力有不逮。

   曹叡登基四年间,就与吴国开战了两次,与蜀国开战了三次。除了石亭之战是速战速败,其他几次战争都持续了很久。

   频繁的战争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沉重的,短期难以恢复的创伤。

   国虽大,好战必亡。

   况且,魏国在这几次战争中败多胜少,损失巨大。

   即使魏国扛得住这样的损失,四月份刚结束对吴之战,这才刚进入六月,如何还能对蜀开战?

   士兵们的旧伤都还没痊愈。

   哪个国家也顶不住如此密集的战争啊!

   曹叡环顾众人,心下暗叹。

   他并非一个不知国情的帝王。

   所以,即使司马懿和陈群说的是实情,但形势逼到这里了,不伐蜀不行!

   不能再任由蜀国悄悄坐大。

   “众卿,蜀国在短短两年内,已收服阴平羌、东羌、先零羌、烧当羌,再任由其发展下去,我大魏西线将会面临蜀、羌两部夹击,如此态势,奈何?”

   司马懿和陈群对视一眼,后者出列进言道:“陛下,西羌人向来野蛮,不服中原王化,料想那马谡短时间内难以深控羌地。况且,羌人反复无常,若得用时,只需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对各部羌王说以厉害,便可使其为我所用,反戈一击。”

   “故而,老臣以为,伐蜀之事不妥,陛下还请三思!”

   曹叡点点头,看向司马懿。

   他伐蜀的决心很坚定,不会因任何人、任何原因而改变。

   见状,司马懿出列劝道:“陛下,蜀有秦岭天险,若大举讨伐,恐难奏效。为今之计,不如令征西将军张合率一偏师赶赴羌地,阻止马谡一统羌地。”

   “不可!”曹叡连连摆手:“张合非马谡之对手,前番其虽救下陇右五郡不失,却连败数阵,折损我大魏许多精锐,深挫我军军威,今万万不可令其出战。”

   “朕意,大将军就辛苦一趟吧?”

   “臣遵旨。”司马懿暗暗叹了口气,深知陛下金口一开,此议便无可更改,只好拱手领命。

   老实说,无论对手是诸葛亮还是马谡,他都不想打。

   魏国安心发育多好。

   以目前的庞大体量,魏国只需安安稳稳发育十年或二十年,必然会大幅拉开与蜀吴两国的差距,到那时,试问天下谁还能敌?

   蜀国吃下了西羌又能怎样?

   且不说吞并羌人部落之后麻烦和隐患一大堆,光是西羌那辽阔的地盘,管理起来也绝非易事。

   更不用说,五部西羌又都是贫穷落后的异族。

   魏国实在是拉不下脸面和蜀国在屎里抢东西吃。

   但是没办法啊,陛下都发话了。

   曹叡目视着司马懿:“不知卿此去需带多少兵马?”

   司马懿不假思索回道:“三万!”

   “可!”

   “速速择日启程吧。”

   ………

   司马懿出兵三万赶赴陇右的消息刚一传到成都,诸葛亮便如临大敌,在丞相府召集所有幕僚,商议出兵应对事宜。

   名曰商议军机,实则诸葛亮心中早有计划,召集众人来,主要还是听一听大家的看法。

   诸葛亮一直都是秉持着“兼听则明”的古训来要求自己。虽然他大概率不会采纳众人的提议,尤其是魏延的建议,但听一听总是没错的。

   众人到齐后,迅速按资排辈站好。

   魏延为武将之首,其下是邓芝、宗预、廖化、关兴、张苞,姜维等人。

   杨仪为文官之首,其下是蒋琬、向朗、费祎、张裔、董允等人。

   诸葛亮环顾众人,肃声说道:“司马懿受魏主曹叡之遣,领兵三万至陇右,我意出兵拒敌,诸位可有良策?”

   问是这么问,实际上诸葛亮并不认为麾下这帮幕僚们,会有多好的计策。

   唯一有可能献出良策的姜维,还很稚嫩,暂时是指望不上的。

   对手可是司马懿。

   不容小觑。

   话音刚落,魏延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拱了拱手:“丞相,延有一计,可令司马懿劳师无功。”

   不会又是子午谷奇谋吧?

   这计谋上次马谡用过之后,魏国便在子午谷北段设立了军事据点。

   偷袭就是在送死。

   诸葛亮面无表情看了魏延一眼:“哦,文长有何妙计?”

   “丞相,且不管那司马懿去攻何处,丞相只从斜谷进兵,直捣长安。”

   “如此,不但陇右之危可解,还可令千里急行军奔赴陇右的司马懿不得不回防!”

   说到这里,魏延傲然环视众人,铿锵有力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