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戍边五年,震惊南下巡视的朱元璋

第309章 纵横纵横

  第309章 纵横纵横

   朱拓笑着说道:“父亲,你误会我了,我从来没有想要瞒着你。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将这件事情禀报给了朝廷,又要经过他们的审核......这一系列的事情,到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可是若不是有官府相助,怎么可能修建出这样一条大道?”

   “不用官府出力,只要拿出八万劳力,或者五万劳力就可以了,不过这五万劳力不是强迫,而是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自己去做。”

   “若是要给钱,那就得花不少钱了。“

   累赘。”

   “无妨,我已经有了计较,让晋地商家负担一部份,等到公路修建完毕,我们收取一部份费用,或许还可以盈利呢。“

   陆小凤道:“嗯。“朱元璋心中反复思考,想着此事是否可信,便吩咐宦官去请户部尚书卓敬,卓敬一听肃王此话,顿时面色大变,连忙拦住他:“陛下,这可不行!“

   “为什么不能?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朱拓这么一说,卓敬才也放下心来,对朱拓的行为表示赞同。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语重心长地劝道:“朱拓,修建道路非同小可,特别是要经过太行山,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提前向朝廷汇报,明白了么?“

   “父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看,我们大明国土辽阔,到处都是崇山峻岭,我们完全可以从开封开始,把大明的疆域连成一个整体。

   卓敬奇怪地问:“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你瞧,燕京至苏杭的大道,兰州至湖广的大道,应天至太原的大道,大明疆域内,共有八条大道,四纵四横街!”

   卓敬一惊,不可思议地说道:“王爷,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的精力和资源,我们大明如何能够负担得起呢?“

   “没多少,我计算了一下,征收一千万劳力,三十年即可建成。”朱拓自豪地说道。

   “这...这

   卓敬心中一片冰冷,无言以对。

   朱拓说道:“辛苦了,卓先生,如果有了这条路,你可以想象,从燕京到应天城,用不了五天的时间,我们大明将会欣欣向荣。“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朱拓说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道:“朱拓,天下之人有什么地方冒犯过你?“

   “哎呀,爹,你这话从何说起?世人何曾冒犯过我?”

   “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费尽心思,将他们杀死?”

   朱拓一脸的冤枉:“我怎么会这么想呢,我这是在为大明着想,我希望大明能够繁荣昌盛!”

   “嘿嘿,当初隋炀帝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会如此劳累百姓,不过你和他相比,还是差了一些,至少他修的是京杭大运河。

   而你是怎么做到的?但你居然还敢说要开辟出一条纵横南北的八条大道!”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脚印,太多的话,很可能会伤到自己的蛋壳,明白么?“

   “父亲,你年纪大了,或许会有些步履蹒跚,但我年纪小,不但可以奔跑,还可以跳跃……

   “住口!”

   朱元璋对他怒目而视,喝道:“少在这里装傻充愣,大明立国三十多年,就算有些根基,也承受不住你这样的打击!此时把大明托付于你,我心中不安!”

   朱拓欣然道:“既然如此,父亲,你就做你的皇上吧。”

   “我纵然在位,还能在位多少年?“朱元璋冷声道:“你的前途就在你身上,但我不能完全相信你,所以才将这个国家托付给你。“

   朱拓无可奈何,只好拿出一份折子,递给朱元璋道:“父亲,儿子并非信口雌黄,这份折子乃是儿子所作,乃是儿子所作,名为《北征记》,当年本王在大晋游历,深感大晋之苦,民不聊生,所以才作此论。”

   朱元璋来了兴趣,就把那封信给读了起来。

   “是以洪武二十八年北方征为例,记载了他的来去,并写下了这本书。榆木河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其说是事世多异,而荣氏的记载却与历史相吻合。史上有文臣,有文官,有文吏,所以才有此一说。”

   这一份报告,将晋地的局势,所遇到的问题,都一一的描述了出来,并且提出了对策。每一句话,都是一针见血,而且,每一句话都非常的贴切。

   “你说的?“

   “当然。”

   卓敬也是一读,果然是好文章,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有理有据。这些政策涉及到军事、政务和民生等多个层面。

   他要怎么做,才能保证子民的衣食无忧,要怎么吞并蒙古人,要怎么才能打开通往西方的丝路......

   看到他们疑惑的目光,朱拓高声道:“父亲,我一直都在为百姓着想,从来没有做过坏事。现在天下人都瞧不起我,以为我是个没文化的人,但是,刘三吾前些日子还亲自来向我讨教过。”

   “可以想象,我的学识早已超凡脱俗,堪比孔夫子,刘三吾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我朱拓的存在,大明的文学将永远是一片黑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