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戍边五年,震惊南下巡视的朱元璋

第59章 博闻好学,博学多才

  在朱拓这个唯利是图的人看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绞刑架,特别是幵始教授用的是古代语言。

   “王正月,是春天。三月份,公孙与祝义父结成同盟。郑伯克段于鄢,夏五月。秋天,天王使宰横,来见惠公,仲子之。

   “什么,这是什么东西?“

   朱拓在听着那些典籍的时候,只觉得一股睡意涌上心头。他使劲的想要把自己的双眼给撑起来,却怎么也撑不住,只能躺在桌上呼呼大睡起来。

   在古时候,教师的身份相当崇高,对学生要尊敬师长,见到师长都要躬身。

   朱拓这样的人,在教室里当众睡觉,那就是犯了罪了。

   教习皱了皱眉头,正要把朱拓唤醒,却听得一名书生说道:“是肃亲王。“

   那位老师顿时面露崇敬之色,连朱拓都不敢起来了,连上课都压低了嗓门,唯恐打扰到朱拓。

   朱拓连续打了几节盹,这才意识到,不管是谁上课,都不搭理他。

   有个不长眼睛的老师把他吵醒了,朱拓只是趾高气扬的扬起了脑袋,喝道:“在下乃岭南肃王,怎么把你吵醒了?“

   那位老师一怔,随即又换上一副谄媚的笑容,关心地说道:“肃王爷,你是不是很怕风?给我裹上,免得着凉。”

   朱拓在国子监中已经习惯了每天的学习(睡眠),不禁感叹道。

   这一天,朱拓正沉沉地睡着,突然听到一阵狂风吹过,接着就是一本书和一张书桌碰撞的声音,将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朱拓闭着眼睛,脱口而出:“我乃岭南的肃王!“

   “你是皇室的王子,难道就可以肆意妄为,目中无人了?“一道有些耳熟的声音传来。

   “读书?你妹啊!”

   ...

   肃王昂首挺胸,看着面前的人,赫然就是那个叫方孝孺的男子。

   方孝孺现在是翰林的侍讲,平时也会给皇帝的大孙朱允蚊子上传道。不过,他也是汉中的讲师,每过一天,他都会去国子监,为所有的读书人授课。

   因为方孝孺是大学士的弟子,他博闻好学,博学多才。

   此时他看着一排排学生在那里埋头苦读,唯独那伏在桌上的肃王朱拓,显得格外醒目。

   所以他才会破口大骂。

   “作为一国之君,自然要以身作则,好好学习,做功课,方能对得起皇帝的期望。”

   方孝孺皱眉喝道:“你没有资格在教室里胡作非为,胡作非为!不敬师长,如何能有出息?”

   朱拓好整以暇,咧嘴笑道:“还当是何人胡言乱语,没想到竟是方侍讲,真是幸会幸会。“不是我不努力读书,而是我想,方侍讲的那些知识,比我还不如。”

   “你!”李天命勃然大怒。

   方孝孺脸色铁青,伸手一指朱拓道:“上次你不过是狡辩罢了!我是被你骗了,被你骗了。”

   朱拓嘿嘿一声,说实话,如果是别的学者,他或许会谨慎一些。

   而方孝孺……他对这个人实在是再了解不过了。

   总之,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他具有文人风范,恪守仁义王道,朱棣造反后,他不肯归降,朱棣还强迫他下了登基圣旨,指责朱棣谋反,最终激怒朱棣,十族尽灭,八百余人被处死。

   不过,方孝孺也有一种顽固的一面,那就是朱允蚊登基之后,方孝孺倡导周礼,并将周代的井田制度复原,而方孝孺在朱棣的军队面前,也没有做出什么正面的贡献。

   因此,朱拓并不怎么着急。

   “说实话,方侍讲的这些话,都是一些陈词滥调,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累了,就去桌上打个盹。”

   “肃王,你可以对我不敬,可是对古代的知识,却不能不尊敬。“

   方孝孺面色凝重,沉声道:“上古之书,乃天下之大成,读书必有收获。唐太宗有一句话:“用青铜做镜子,可以使人穿上衣服;用古代做镜子,可以知道盛极而衰。”

   “我并非对古代的知识不敬。“

   朱拓反唇相讥,高声说道:“我只是认为,方侍讲学这种东西,完全是抄袭古人的,没有什么新意,又要把周礼、周的井田制度复原,用以前的规则来管理自己的子民,岂不可笑?“

   方孝孺骂了一句:“这是世间的真理,纵使过去一千年,也有可供参考之处!“

   “那可不是这么回事!”

   朱拓冷哼道:“道无一,道之千百,万物皆有变化,万物皆有变化。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由人的意愿决定的。”

   “人要遵循自然法,要有规则。而不是你这个贪生怕死的书呆子!”

   朱拓的话很严厉。

   这简直就是在骂他傻|逼。

   方孝孺面色凝重,朱拓的学说对他的信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上次在朝会上,因为事情发生的太快,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被朱拓辩了个正着。

   然而他方孝孺,饱读诗文,又拜了大儒宋濂门下,被世人奉为榜样,岂会输给朱拓这种无知小儿,当即喝道:“大道一条,万民心中皆有一种范本,不容你亵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