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

第383章 黄袍? shuhaige.net

  宫里的事件发生后没多久,李积和李孝恭等勋贵也被李治请到了宫内。

   先开始众人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当他们看到宫内的守卫倍增的时候,神情不由大变。

   隐约能猜到一些东西。

   李积转头问几个勋贵、宗亲:“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李孝恭低声说道:“不知道啊,陛下这是闹哪一出?”

   “希望别是和秦寿有什么冲突,那家伙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就是个疯子,万一有什么事情,总让人感觉哪里有些不妥。”

   “应该不会吧,秦寿这人我还是放心的......”

   众人正说着,李治在宦官的搀扶之下走了出来,众人安静了下来。

   李治坐下缓了缓,开口说道:“竟日将大家请过来,是因为一件事,近段时间朕的身体一直不好,想早日立储君,诸公以为如何?”

   在武媚进宫之前,他的身体还是挺好的,更是已经有了四个儿子。

   长子燕王李忠,宫人刘氏所生。

   次子原悼王李孝,宫人郑氏所生。

   三子泽王李上金,宫人杨氏所生。

   四子许王李素节,萧淑妃所生。

   李治说完话,目光观察着所有人的脸色,特别是几个重臣,停留的时间要久一些。

   其实再次之前,李治还在犹豫自己要怎么做,自己的身体情况,他了然于心,对于秦寿,他也一直能忍则忍,所以哪怕他之前已经知道了武媚的现状,也没有发作。

   但是就在昨天,他召见了袁天罡之后,彻底改变了主意,因为那个预言。

   武周灭唐。

   而这一切证据都指向了武媚,

   这意味着李唐的江山降落在外人的手上,这让他如何能忍?

   “立储君?”

   “陛下想立太子,为何不在朝堂上讲?”

   “是不是和秦寿说一下?”

   “是啊,群臣商量一下也好......”

   衮衮诸公在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发声道。

   他们不少还是十分的错愕,立储君可是大事,岂是找他们几个大臣说一下就可以的?

   场面一时之间有些令人热闹,当然这种热闹中,心情也是不一的,比如李积、尉迟恭、李孝恭等老臣,一个个眼神狂闪,但是面部却没有表情。

   尉迟敬德离的李积最近,小声的和李积说话。

   “我在想,秦寿若是知道,会是什么想法?”

   李积摇头,“刚才有人提到秦寿的时候,陛下的脸色有些奇怪.......”

   众臣子还在议论,李治淡然的看着众人,然后挥了挥手,“这种事情就不要知会秦寿了,他现在的身份乃是外戚,这也是为了他的名声考虑。”

   众人稍稍安静,李积则是皱了皱眉头。

   正在这时候,一个人走了进来。

   赫然是袁天罡,他冲着李治点了点头。

   李治开口道:“我已经准备好了,大唐的储君就今日立下来吧.......”

   大家看着李治说话,嗓子不由有些干,脑海中各种思绪翻滚不已。

   废王立武的事情刚过去,陛下为何这么着急立储君?

   只希望这中间不会出什么岔子.......

   李积还在想,看着李治的目光陡然愣了,诸公也在一面猜疑,一面听李治说话,此时同样愣住了。

   因为,一道明亮、黄色的锦帛被拿了出来,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了进去。

   众臣不由全都呆滞在原地,木木的看着李治。

   不对!

   这料子乃是皇家专用,或者说是帝王专用,寻常时候用到的极少,如今却.......

   众人陡然反应了过来,陛下不是在和他们商量,而是已经决定好了,一切多是设计好的,请他们来只是走个程序罢了。

   李治眼睛微微的缩了一下,然后在宦官的搀扶之下,站起身走到众臣的前面,“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那朕就立四子许王李素节为大唐的储君。”

   按理说,立武媚为后,武媚生的孩子才是嫡子,立嫡不立长,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但是现在却全然变了。

   前三个孩子,都是和宫人所生,说白了就是找王妃之前,有需求找的近身的宫女,地位低下自然是不能立为太子。

   只能选择和萧淑妃生的第四个孩子。

   这一刻,场面出奇的静默。

   后宫恐怕出事了

   没有人议论,但是气氛却变得异样起来,

   在场的没有一个憨傻之人,一些东西在众人的脑中瞬间席卷而起,一个个目光变得复杂,眼神各异。

   李孝恭则是皱着眉头,用手使劲揉着自己的眉心,目光难掩的疑惑。

   整个甘露殿,此时似乎被什么东西压着,气氛有些压抑。

   很多人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些什么,就算是猜不到,也能感受到这气氛的变化。

   在这一刻

   李治终于还是将事情推向了另一种发展方轨道上.......

   .......

   天渐渐转暖

   秦寿回到家和长乐见了一面,俩人这段时间同吃同住,感情升温的极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