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325、326章 征服者的姿态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2023 2024-05-30 14:27

  平安城长十里,宽八里,面积有长安的四分之一,城高四丈,完全仿造长安和洛阳建造,是日国最大的城池。

   如今的平安京由于皇权衰微,政治上已经没落了。但经济商业仍然繁荣,城中人口达二十万,也是日国人口最多的城池。

   然而,城中的武备,却极其空虚。上至天皇公卿,下到城中百姓,看都元寇大军出现,都是犹如末日降临。

   京都地区原本有两支精兵。一支是六波罗探题的京都镇戊军团,一支是平安城内的禁卫军团。本来,要是这两支精兵都在,凭借着平安城的高墙深壕,敌军要想攻下平安城绝对是会伤亡惨重。

   可是由于幕府之前要集中兵力反攻九州岛,将京都地区的两个精锐军团全部调往镰仓,竟然把京都重地变成无兵防守的地方。就是京畿地区的武士和豪族私兵,都抽调一空。

   没办法,日国的常备精锐军队太少,倘若不把京都地区的两支精兵调到关东,镰仓幕府的基干战兵就不足敷用了。新兵总要老兵来训练吧?总要有军官统带吧?

   京都朝廷当然会反对将两支精锐军团调走。但兵权都在幕府手里,天皇公卿的反对自然屁用木有。

   那么城中还要多少兵呢?只有守护宫城的兵马五百。这五百人属于忠于天皇的侍卫军,乃是真正的常备武力。再就是各家公卿的护卫私兵,加起来也不过千人。

   除此之外,就是临时招募守城的几万青壮,连像样的武器都缺乏。

   建礼门(唐门)外,李洛驻马护城河之南,看着巍峨的城池,心里也在掂量。

   打,肯定是能打下来的。但是伤亡,最少也有几千。

   先劝降吧,就像打大宰府那样。劝降不了,再攻城不迟。

   李洛亲自写了一份劝降书,盖上私制的大将军印,让后吩咐命人将劝降书射出城中。

   城楼上如临大敌的守军,虽然知道是劝降书,但也不好隐瞒,只得快速送到“天子”的京都御所(皇宫)。

   日国皇宫叫紫宸宫,是缩小版的唐代大明宫。紫宸宫东西一里半,南北两里半,宫门九重,殿宇二十九座,比小家子气的明清紫禁城更大。而主殿紫宸殿,连名字都和唐代大明宫三大殿之一的紫宸殿一样。

   紫宸殿作为紫宸宫的主殿,是大朝会之所。紫宸殿御座后面,设有多位唐朝皇帝、名相、文人的画像和传记。群臣叩拜天皇,也在叩拜后面的唐朝君臣画像。

   此时的后宇多天皇(世仁)不在正殿紫宸殿(南庭),也不在常御殿(后宫),而是在日常议事的清凉殿(东庭)。

   可是,世仁年仅十四,还是个半大孩子。所以京都朝廷实际上由身为太上天皇的龟山上皇掌控,实行所谓的“太上院政”。在平安朝,京都朝廷的真正话事人多是太上皇,当今天皇反而多是摆设。

   所以,虽然天皇和满朝公卿齐聚清凉殿的“东庭”,但坐在御座上的却是龟山上皇。

   小天皇安安静静的坐在父皇的一侧,低眉敛目。而满朝公卿大臣,却都昭穆有序,按照品级正坐在蒲团上。

   清凉殿上近百人,却一声咳嗽也无,只听到龟山上皇捻动佛珠的声音。

   龟山上皇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可一夜之间却苍老了十岁,鬓角已霜了。华丽高贵的皇冠皇袍,也完全掩饰不了他的憔悴和悲苦,以及眼底的恐惧和愤恨。

   “元寇兵临城下,除了徒劳守城,就没有其他办法么?”龟山上皇声音嘶哑的说道,语气中满是疲惫。

   城中真正的兵马,不过一千多人。除此都是缺乏武器的青壮,如何能守得住?一旦守不住,会是什么后果?

   元寇“据城抵抗则屠”的话,已经传遍本州,京都君臣焉有不知?倘若抵抗了,可是又没守住,那全城二十万人,岂不都要被屠戮?

   那种情景,想想都可怕到极点。

   五百年的平安城,真的要完了么?

   “摄政,你说说,如今情势,该当如何?”龟山天皇问太政大臣鹰司兼平。太政大臣乃三公之首,在天皇成年前称为摄政,天皇成年后称为关白。

   太政大臣听起来大的不得了,可是天皇都被幕府架空,别说他这个首辅了。

   所以,鹰司兼平这个空头首相,一点办法都没有。他颤巍巍的站起来说道:“陛下,北条氏乱臣贼子,包藏祸心,岂有援军?就算有,也来不及了。为今之计,还是…”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是任谁都知道他要说什么。

   一个降字,说起来简单,可那只是说起来简单罢了。

   龟山天皇叹息一声,看向左大臣二条师忠,“左仆射,你还有何话说?”

   二条师忠站起来鞠躬:“臣无话可说,陛下怎么做,臣就怎么做。”

   “右仆射,你呢?”龟山上皇不甘的看向右大臣近卫家基。

   近卫家基忍不住当场哭泣,“上皇陛下,元寇大军压境,奈何不降!倘若抵抗,一旦城破,那上皇和天皇岂不都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