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警花追我到元朝

第643、644 李洛,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啊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2115 2024-05-30 14:27

  七万唐军,有五千女真骑兵,五千火器兵,三千虎牙禁军(陌刀士),两万弓弩兵,一万刀盾重步,两万八千长枪步兵。

   中军大营内,萧北和武岩,石抹怀德等大将在座,他们脸上都是轻松之极的神色。

   李洛正在看几封信,都是董虎臣等人趁夜送来的情报。

   李洛放下信,环顾左右笑道:“明天结束赣州之战。萧北,你准备率军东进梁国,扫荡残余梁军。武岩,你准备率军南下,进入广东,抄了宋廷的老巢。”

   众将笑道:“这次哪里像是打仗?倒像是耍把戏。”

   梁军董虎臣的军帐内,也有一帮高级将领在密议。

   “明日,萧焱让我们攻打大王中军。”董虎臣幽幽说道,“我们要是临阵倒戈,攻打萧焱肯定不行,将士们一定会抗命。”

   虽然董虎臣掌握着五万诛魔军,可问题是,只有统领和统领以上的将领才是唐国特务。而统领以下的千长百长什长等中下层军官,却都是梁国人。

   要是董虎臣下令攻打梁主萧焱,那将士们就会知道董虎臣等人“叛变”,怎可能会听命?说不定会哗变,拿下董虎臣等高级将领。

   哪有梁军攻打梁国皇帝的?

   “既然攻打萧焱不可能,那么就只有三个法子。”董虎臣道。,“一是以假传军令,就说陛下已经和唐国议和,条件是消灭团练军。所以陛下让我们和唐军夹击团练。”

   “二是,还是假传圣旨,说川蜀唐军大败大理军,已经在攻打大梁,陛下让我们回去救援,率军撤出战场。”

   “我们当然要采用第一个法子,这样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到那时,萧焱发现不对,一定会逃跑,我们就乘机投降。”

   “我昨晚送给大王的密信,就是这么说的。”

   一个统领说道:“将军,王文用和张晟他们,也会这么干吧?”

   董虎臣点头:“必是如此。呵呵,我们加起来有十几万精兵,占了一半兵力,萧焱还怎么打?”

   哈哈哈。

   众将一起压低声音笑起来。

   两军对峙试探两天后,终于开始决战。

   三十二万梁军排出了五里宽的阵型。团练军的五万多湘营在左翼,五万多楚营在右翼。董虎臣和王文用等人的大军在团联军内侧,居中的是萧焱亲领的禁军五万八千人。

   梁军旌旗遮天,黑压压的气势惊人。

   反观唐军,阵势就单薄多了。

   可是,唐军的虽然人少,却军阵严整,透着一种滔天的煞气。

   两军因为骑兵都很少,所以隔的很近,中间不到两里。

   李洛和萧焱各自登上高车,遥望对方军势,都在心中感慨。

   仅仅一年前,两军还是并肩作战,与元军大战衡阳。这才一年过去,两军就要对决沙场了。

   两军对垒之际,诛魔军的董虎臣,正集合了所有千长以上将领训话。

   “陛下密旨!”

   所有将领一起跪下。

   “唐梁暗中议和已成,团练军阴谋叛逆,朕已知悉。趁唐军攻打团练,着诛魔军剿灭之!”

   统领级别以上将领赶紧说道:“领旨!”

   千长们面面相觑。什么?两国议和已成?团练军想造反?陛下要和唐军夹击团练军?

   这太突然了吧?

   可是,上面的事情,他们又怎么会知道?陛下的密旨又不会传给他们这些千夫长。既然有密旨剿杀团练军,他们遵命就是,当然不会多想。

   “领旨,遵命!”千夫长们也赶紧领命。

   同样的一幕,也在王文用,张晟等人的军中上演。把持军权的唐国特务,都下了“密旨”,说唐梁议和已成,只剿杀团练。

   当然,要是他们下令攻打萧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唐军高车上,李洛看了看梁军阵势,摇摇头走下高车,下令道:“按计划,进攻吧。”

   “诺!”萧北和武岩一起领命。

   顿时,唐军中的战鼓就咚咚敲响,与此同时梁军的战鼓也惊天动地的敲响。

   萧北和武岩各自率领两万人的混编兵马,一左一右,像两条巨龙般压上梁军左右两翼的团练军。

   竟然是不顾阵型,以寡击众的主动出击,可见唐军的骄狂。

   萧焱看见唐军果然按照他信中的建议分兵攻打两翼的团练,顿时心中一喜。

   李洛上当了!

   哈哈哈。

   李洛的中军,最多还有三万来人。

   而自己这边除掉团练军,还有二十一万!

   六七倍的兵力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插李洛中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大势定矣!

   “传令,再次强调朕的话,唐军火器厉害,可是数量并不多,只要硬生生扛过去就行,不要怕!”

   萧焱传令道。这是他第三次叮嘱了。

   萧焱准备只留下八千禁卫骑兵,用来对付唐军骑兵,追击李洛。

   其他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投进去!

   梁军团练大将徐宝成等人,看见唐军上来就主动分兵攻击他们,顿时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