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807章 谁当为皇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俊秀才 2116 2024-05-30 14:27

  古往今来,你想要找胆子最大的那群老百姓,一般都是在京城。

   就拿现代来说,京城的出租车司机们民间政x局成员的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古代也一样。

   因为接触官场的事情太多,谁家都有一个三大姑八大姨的小舅子的儿子的女婿的父亲的妹妹……这样的富贵亲戚。

   所以一个个聊天的是必然会吹嘘,特别是在茶楼和酒楼里面。

   有时候说得眉飞色舞,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了,还有人来送一壶茶、送一个菜的。

   这不又是和现代一样么?

   不过这些老百姓们讲的都是一些很肤浅的事情,大部分都是谣言,以及捕风捉影。

   真正能接触到上面的重要东西的,一般都是在比较隐私的地方聊天畅谈。

   比如说在这个“珍宝茶楼”的包厢里面的这群富商勋贵们。

   包括了做盐生意的骊山男薛家贵、做家具生意的安勋男武弼誉、做皮草生意的平东男柯宵白和做布料买卖的广忠男翟彪。

   这么四个勋贵出场频率挺高的,但他们确实是很有代表性,又是商人,又是勋贵,而且关系网还挺广的。

   他们都是姻亲,做生意又互相照顾,所以自然说话就能随便些,尺度自然可以大一些。

   凡是有点能耐却又没在权力中心的人,通常就喜欢谈论高层的事情。

   这四位男爵也一样。

   在生意场上他们基本上算是不错的了,但在政治上面却严重的落后,仅仅是最低的男爵。

   勋贵是没有保底的。

   所以在他们这一代之后,儿子们就成为了普通人了。

   之前他们还有些担心,觉得没有了勋贵的圈子和皮之后,儿孙们做生意都不方便,或者两三代之后就会成为社会底层的穷人了。

   这个和你能不能赚那么多钱没有关系。

   再多的钱,只要是遇到了会败家的人,一样的一代就给你败光。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那些土老肥们,拼死拼活都要把儿女送进公务正式编制的原因。

   只要有了国家旱涝保收的收入,那就有一个兜底的。

   爵位其实就相当于是大康给予的兜底。

   无论你爵位多低,你总是这个国家的贵族,每个月再少也要给你一些钱粮,至少够活着了。

   比如他们现在这样便是如此。

   大康制度,“男爵岁俸银三百六十两,禄米三百六十斛。”

   相当于每个月给三十两白银、一千八百斤大米(或小麦)。

   然后每年春节的时候,太后或者皇后便会再给相当于岁俸一倍的赏赐,意思是一个月六十两、三千六百斤粮食。

   这些收入虽然只是相当于他们现在赚钱的很少一部分,但用来吃喝生活,却是足够了。

   而且只要你活着,每年都会有,这典型的旱涝保收,永远不会让你饿死。

   这便是最坏的情况都会有保证,符合为人父母的心态。

   儿孙不争气怎么办?

   至少得保证他们能活着吧!?

   先前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再延续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爵位,因为这是太祖规定好的,必须要顺次降爵,任何人都不例外,包括帝国亲王。

   但前年皇帝却因为朝廷实在缺钱,开恩颁布了一个“加恩令”,允许他们用钱去供奉,得到一个儿子能和自己爵位相差一级、子爵以下可以同等级别的恩赐。

   他们是男爵,因此能买的就是男爵。

   男爵的价格不便宜,是十五万两银子,但这几位男爵还是第一时间就去购买了,而且买的还不只一个。

   论性价比肯定是划不来的,因为就凭着那微薄的岁俸,几十年也差不多堪堪回本而已。

   可男爵们是生意人,都会算账。

   这笔钱虽然现在看起来亏了,但是长期来看却是一个最大的保障,总比让儿孙们直接挥霍浪费了的好吧?

   相当于这笔钱我一直存在朝廷那边,朝廷每年再返还给我的儿女子孙们,这便是再好不过的保障了!

   如果用现代化来说,就是“整存零取”!

   ……

   原本他们心里都踏实了许多,可最近两天吹出来的风声,又让几位男爵有了新的想法。

   是什么风声呢?

   就是允许越级捐赠一个爵位出来。

   就他们来说,全都是男爵,但可以一口气越级买两级的爵位,让自己变成伯爵。

   这么一来,他们家得等到三代之后才成为平民了。

   相当于一口气给自家家族续命了三代,单说保障后代都不算了,到达了伯爵之后,自身的地位和圈子也会大有不同,生意也会更加的好做。

   正是因为听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们几个好朋友才过来喝茶,商谈一下该怎么做。

   骊山男薛家贵首先提出了质疑,“这消息能靠谱吗?允许我们这些低爵位的三级之内任买,这不是乱套了吗?”

   “是啊,这有点像是前朝的任意买官卖官了啊!以后爵位岂不是都成了烂大街的东西,买来就是亏本吗?”他的好姻亲、安勋男武弼誉也这么怀疑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