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从拥兵自重开始

第218章 张良的策略

  车厢在晃动了几下之后,渐渐平稳下来。

   这效率,真是够快的。

   难怪敢刚刚下令就立马钻进马车里,反正一眨眼的功夫,也不会耽搁时间。

   张良骑坐在马背上,看着已经恢复平静的车厢,无奈叹息:

   “关中,真的那么好进吗?”

   以项羽狂妄自大的性格,选择了对关中最难走的一条道。

   一路上关隘重重,尽是还忠于大秦的守军。

   即便是一路横推下来,也要耽搁不少的时间。

   更何况,还要渡河,前方还有一个巨鹿挡在前方。

   那个方向,可是集结了章邯的主力大军!

   即便先入了关中,成了关中王,等到项羽杀来的时候,他能服?

   虽然楚怀王已经下令,谁先入关中者为王。

   可是这个关中王,真那么好坐,恐怕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吧!

   迎来的,是项羽的雷霆怒火!

   眼下只能一个字:拖!

   而且根据探子来报,咸阳发生了重大变故。

   咸阳,变天了!

   长公子扶苏率兵入主咸阳,将二世皇帝软禁于深宫,又把奸臣赵高当众凌迟以安抚百姓。

   各郡县也被收入手中,势力大涨。

   现在的咸阳可不是那个愚蠢的二世皇帝,是强硬的扶苏当政了。

   关中,真有那么好进么?

   如果还是胡亥当皇帝,由赵高祸害文武大臣。

   前方的关隘还能试着劝降。

   毕竟,大厦将倾之下,谁又不想给自己谋一个将来呢。

   可是扶苏在执掌大秦后,数道诏书接连下达。

   又杀了赵高进行安抚,即便是一些蠢蠢欲动想要投效起义军的,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大秦变得强大,胜负还是未知之数,谁又敢轻易下注呢。

   继续当一个秦将,不好么?

   为什么非得抛弃荣誉跟着造反,万一落败了不止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连带家眷也会跟着倒霉。

   最好的结局,也是充作生死由别人掌控的官奴!

   最重要的是,作为三军统帅的韩信,并没有随军一起进攻咸阳!

   虽然魏豹为了争夺汉中王,着急忙慌的向着咸阳赶。

   不过,作为幕僚的张良和三军统帅韩信,并不看好这次争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楚怀王为了抬一股势力起来和项羽打擂台!

   不论是朝堂之上,还是这些反贼。

   对上位者来说,讲究的都是一个平衡。

   包括扶苏,即便信任蒙恬,但是为了平衡军中势力,在封李靖为大将军后,依然在推动王离在军中的声望。

   要不然,就会像后来的卫青一样,军中威望过高。

   甚至,一次事出紧急,听闻匈奴走小路偷袭京师长安时,急忙回防。

   但是,调动大军回援已经来不及。

   无奈之下,只能独自赶了回去,在没有调兵虎符的情况下,凭借威望调动皇帝的羽林军挡住了匈奴偷袭。

   虽然是立了功,但是却引来了皇帝的忌惮。

   爵位是提升了,却一步步被打压,再也没有得到重用。

   所以,楚怀王才会明知道宋义坑了项梁,依然对其信任有加。

   为的,就是有人能够牵制项羽,在两人相斗的时候从中夺回权力。

   人都是有欲望的。

   在苦寒之地放羊的时候,只想能吃上一口饱饭。

   等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后,便想要掌握权力。

   为此,纵观各路反王,虽然魏豹的实力比起项羽来还差了不少。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等两方闹起来的时候,才能趁机拉偏架,夺回属于楚王的权势。

   这一招,是阳谋。

   但魏豹贪财好色,听说先入关中能够封为关中王,立马兴高采烈的接受了。

   然而,张良和韩信却并不看好。

   甚至他那位智囊夫人,也是眉头紧皱。

   所以,在张良和韩信找到她的时候,三人立刻统一了意见。

   由夫人坐镇后方,即便将来兵败也有条退路。

   大将军韩信领部分兵马迂回,找机会蚕食其他小股反贼的地盘,壮大自己。

   在原轨迹中,这也的确是韩信的策略。

   由刘邦吸引火力,他趁机吞并其他反贼。

   后来刘邦兵败荥阳,孤身一人逃到韩信那里,恼羞成怒下立刻收回兵符,才重新有了争霸的本钱。

   要不是韩信帮着不断扩军,汉军那点家底早被败光了!

   而且韩信在看到刘邦兵败孤身来到军营,竟然不顾幕僚的劝说,没有趁机架空刘邦。

   而是老老实实任其收走了手下的数万大军,错失了掌权的机会。

   等到汉朝建立,兵权被剥夺,再想造反的时候已经迟了……。

   不得不承认,气运之子的光环真的很强大。

   连韩信这样的兵仙,都无法逃脱降智光环的影像!

   张良则随军出发,陪同魏王出征。

   战略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保住魏王的命就行。

   所以才一路停停走走,找各种理由延迟。

   就怕一路走得太快,一不小心就到了咸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