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第571章 恶者不惩,何以为善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121 2024-05-30 14:27

  虽然离战事结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天,可是锦州城内,还有余烟冉冉,老远都能看见。

   对于这种现象,建虏其实已经司空见惯。

   毕竟以前的时候,他们每攻占一处明国的城池,包括每次入关劫掠,也都会纵火焚城。

   可这一次,被烧的是建虏这边占领的城池。因此,每个建虏,看到那冒烟的锦州城时,一个个都是黯然失色,士气有点低落。

   驱马过去,还没到近前呢,就闻到了肉香的气味。

   对于这些老于军伍的建虏来说,他们立刻便知道,这个肉香的来源是什么?

   于是,这便进一步打击了这些回来看情况的建虏士气。

   离得近了之后,这些建虏看着眼前的一幕,顿时一个个都非常震惊地看着,变得呆呆的。

   就见锦州城下,到处都是金钱鼠尾的尸体。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哪里堆着一座京观。在正面的城墙上,有四个血红的大字。

   有认识汉字的人,就最是震撼了。因为那四个血字是:血债血偿!

   眼前的这一切,虽然不会说话,可是,每个建虏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就好像眼前这一切都在对他们怒吼着:血债血偿!

   什么血债,都不用说,双方彼此心中非常清楚!

   繁华的辽东,百万汉民;富饶的京畿之地,更是不止百万汉民,在这几十年来,都被建虏所残害,真正的家破人亡!

   多少丈夫没了媳妇,多少爹娘没了孩子,多少女人没了依靠……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曾经欢声笑语的庄子,又有多少都变成了长满杂草的废墟之地……

   这是建虏造的孽,犯下的滔天罪行,人神共愤!

   如今,大明有能力来报仇了,为了那么多的枉死生灵报仇!

   这些建虏都知道,眼前的这些,只是明国军队报复的第一步!以后他们打了胜仗,肯定还会这么做!

   只是区区两万来人,又怎么可能抵消得了当初犯下的罪孽!

   当初你们杀痛快了,如今就让你们尝尝被杀的痛苦!

   恶者不惩,何以为善?!

   锦州城这边的一幕,至少这些现场看到的建虏,在他们的心中,不知不觉间,被植入了恐惧!

   今后,他们再面对明军的时候,相信他们就会想起锦州城这边的一幕!

   ………………

   有关锦州这边受到明军攻击的消息,自然源源不断地传去辽东腹地。

   海州城的建虏收到消息,立刻派出了机动兵力,赶往锦州城去增援。

   可是,还没等他们走完一半路,新的消息又来了。

   锦州的大清军队全军覆没,已经没有增援的意义了!

   顿时,这赶去增援的建虏,立刻便被震惊地无以加复!

   锦州城的坚固,在辽东这边最是有名了。而且坐镇锦州城的乃是大清名将,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按理来说,就算明军来再多的兵力,相信锦州城那边至少也能坚持个十天半个月吧?

   这怎么会这么快就被明军打下来了,而且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

   明军什么时候,就变得这么厉害,这么能打仗了?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以后明军要是再进攻其他地方的话,大清还能守得住么?

   一时之间,听到锦州这么快失守的消息之后,建虏这边顿时人心惶惶起来。

   消息,自然也一个接一个的很快就传到了盛京这边。

   崇政殿内,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处理政务,也是第一次尝到了当年皇太极的心情。

   八百里加急一到,他便感觉不妙。一听消息,果然,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明军大概有五万兵力在锦州附近登陆,发起了锦州战役。

   多尔衮不敢怠慢,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消极怠工的另外一个摄政王代善,知道事态严重,立刻赶到了崇政殿参加会议。

   这个时候,他们就庆幸:锦州城那边是生性稳重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坐镇,又有高大坚固的锦州城为依托,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事。而且大清刚好吞并了几万蒙古骑军,正好有机动力量可以调用。

   可能建虏内部确实有争斗,可面对明国的压力时,他们也能暂时放下内部争斗。

   就这么的,这些建虏头目都齐心协力,用最快速度完成了调兵。

   东部那边,镇江堡的兵力不能调动,金州那边的兵力也不能调动,要预防东江军的捣乱。

   辽阳、抚顺等地,所有的机动兵力都调出来,接到军令便立刻出发。

   盛京这边,也抽调了所有能抽调的兵力,由摄政王多尔衮亲自领军出发。而大军的粮草物资的调动,就由另外一个摄政王代善来统筹。

   总之,时间紧迫,军队先赶过去,粮草后面运过去。

   趁着这一次增援锦州的机会,最好把出关的明军消灭在锦州城下,就算代价大一点,那也绝对是划算的。

   在多尔衮看来,这一战,颇有点当年松锦之战的意思,有明清主力决战的那种感觉。

   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当年的松锦之战,是大清主动发起的,准备充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