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召唤之后汉荣耀

第十五章 一路向东

  初平二年,在寒风中慢慢逝去!

   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

   春风乍寒!

   长安城门之前,一队长长的车队正在慢慢行驶!无数禁军将一辆雍容华贵的马车护在正中,一路向东。

   马车上坐的,正是当今汉帝刘协。

   年初,接到蔡邕传信,说洛阳皇宫已经修缮完毕,城防也恢复当初原样,洛阳百姓箪食壶浆,每日期盼天子重归帝都。得到消息后,刘协与贾诩商量一番,认为确实有必要去洛阳巡查一番。

   一则可以重振汉室威仪。二则可以沿途传播王道,收拢民心,三则能震慑宵小之辈。

   最主要的是,如今沿途七百里,已经尽数被徐晃打通,以汉帝目前的情况,足矣自保!

   想通一切之后,刘协令司徒郑公业带领百官暂居长安,张辽领两万大军驻扎城外,以作策应。

   随后起兵一万,以臧霸为先锋,吕布、高顺为大将,贾诩为谋士,沿着官道,朝洛阳进发。

   长安与洛阳本是汉朝两大重镇。一路上春风惬意,不时可以看到路边正在田中耕耘的农夫,这一两年,刘协重用文臣,关心农事,几次征战都为时不长,春耕秋收都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两年下来,长安城周边百姓明显增多,连带城内仓库中的军需也稍有盈余!

   看着忙绿的诸人,刘协有感而发,不禁想起日后的一首古诗,随口吟了出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句诗句出口,旁边顿时发出一阵轻咦之声。

   刘协侧目望去,正是蔡琰!

   初平三年,刘协已经年满十三,此时已经褪去了青涩稚童模样,反而初现玉树临风少年郎的风采。

   而蔡琰自从父亲蔡邕被救之后,就长期留在刘协身边。从最早的恩情慢慢转化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郎有情妾有意,若不是刘协年幼,两人估计早已经行鱼水之欢。

   如今刘协早将蔡琰视作自己后宫第一人,此番远赴洛阳,也自然要美人相随。

   蔡琰本来就在欣赏窗外风景,不想刘协出口成章,几句诗句出口,虽然直白,但是细品之下,却有无数韵味在其中。

   悯农、爱农、惜农......

   一时间,各种感觉袭上心头,让一向以才女着称的蔡琰惊叹不已。

   “陛下,这几句诗句,是什么题材?虽然怪异,但是平仄有度,耐人寻味,为何我以往从未听过?”

   听得蔡琰发问,刘协才猛地惊醒过来。此时正是汉朝,当今流行的乃是汉赋,而这首《悯农》则是后世唐朝的五言律诗,而五言律诗起源与南北朝,这样一来,岂不是糟了。

   刘协面色稍红,想了一番才开口解释道:“这是朕小时候后宫内流传的打油诗,只是随意篡改了几下,没想到还能入小姐之眼!”

   蔡琰自幼学文,知识渊博,其父蔡邕更是当代文学大家,能引起蔡琰的注意,可见诗句确实不凡。

   “只是打油诗?”蔡琰将信将疑,又细细的朗读了几遍,更是觉得回味悠长,索性从一旁拿出纸笔,将这首诗句纪录了下来。

   刘协见蔡琰写的认真,也不好意思打断,只是心中默念:勿怪勿怪!一时口误!可怜一代文豪李绅,又少了一首流传千年的好诗!

   一路间,谈笑风生!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一万大军出行,礼仪车仗齐全,打的尽是汉帝出巡的口号,一路间各地大小官吏纷纷前来觐见,这与当初被董卓胁迫仓皇逃窜迥然不同。

   半月之后,终于来到一处崇山峻岭之地。

   陈到策马上前:“陛下,前方乃是函谷关,马车进出不便,还请陛下与蔡小姐下车乘马前行!”

   到函谷关了?刘协一喜,慌忙拉着蔡琰娇手一起跳下马车。

   在刘协眼前,是一道高耸入云的山脉。黝黑的山石林立,常年的风吹日晒,将整座大山雕刻的鬼斧神工。

   这就是八大雄关之一的函谷关吗?

   函谷关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

   果然名不虚传!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从长安至洛阳,有两大关口,其一为函谷关,其二为汉关。当初秦朝争夺天下,凭借函谷关,硬生生挡住中原六国的轮番攻击,足于说明此关的重要性。

   刘协环视一周,赞不绝口!从陈到手中接过马缰,开始顺着函谷关谷道,慢慢入关!

   关口极窄,入关行进大约两三里,缓缓变宽,在谷道之上,北面与东北,都是板筑土墙,四周用青砖垒砌,高四丈有余。而南面与东南,则是顺山势削成垛口,每个垛口都留有弓弩射击的位置。除去出入两口,还在关下留有南北二水门,可进可退。立在关口最高处,依稀可见关外几里出,有一大沟,弯弯曲曲,若有大军前来,可以用作御敌之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